2009年8月2日星期日

dsdf

http://newstock.cfi.cn/

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出资1.19亿元持有国泰君安证券15445.59万股;出资405万元持有申银万国证券528万股;出资1.65亿元认购光大证券6000万股股。此外,公司还投资了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大众保险等。2008年末,公司共持有的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光大证券、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和大众保险6家金融机构股权合计账面价值超过3.84亿元,报告期损益超过6085万元。大众交通目前持有6000万股光大证券的股权,以其总股本15.8亿股计算,每股大众交通约含有光大证券0.038股,由于光大证券过会时间较早,市场预期其将成为最早恢复发行的大盘股之一,大众交通因此受到了市场资金的追捧。自今年以来,大众交通累计涨幅已经达到174.73%。

一个小人物的炒股史

不再做“价值投资者”

from 蝉噪林愈静 by 豹豹
呵呵,题目怪异,其实内容不复杂。
现在算起来开博也有1年了,这样探究"价值投资"并从事投资实践也有1年多了,在我博客里面,"价值投资"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应该很高。最近看了看一些投资大师尤其是巴老的交易记录,与sosme老师及几个朋友的交流后,我现在忽然有了一个让我本人也比较吃惊的决定:我决定放弃"价值投资"这种提法,放弃"价值投资者"这个旗号。我需要的是从事理性的、安全的、聪明的、多样性的投资,我决定做一个复杂交易策略者。
翻了翻王亚伟的几条新闻,他有几句话很有意思――"从长期来看,市场并不以价值投资者、非价值投资者来区分投资人"、"很多人只不过贴的是'价值投资'的标签,其实并不是在做价值投资。我很庆幸我没有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个人不太认同王亚伟的一些操作,我认为他的一些操作不符合"安全性"的标准,也不符合"大概率、正期望值"准则。但是,他能超脱出投资的具体形式,尤其是在国人"买伟大公司就是价值投资"的喧嚣中保持一份自我,他这份尝试还是很有意义的。我愿意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当然我也会尊重投资世界的多样性。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才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巴老也说过,"价值投资的'价值'二字是多余的",其实读格老的书及巴老的信,他们并没有经常提到"价值投资"这个词,也没有自称是"价值投资者",只是反复强调"理性投资"、"一定要区分投资与投机"。说"价值投资",这更多的是一种态度,而绝不是用来"秀"的旗号。言必巴菲特、言必价值投资,成天背诵巴菲特语录而不打基本功、不独立思考,这是可笑的。
投资的内核是很简约的,就是追求"低风险、高收益"、追求"大概率、正期望值"。来到这个市场,不能混淆了手段与目标。我说是放弃"价值投资者"这个旗号,并不是放弃了投资的本质而拐向投机,恰恰相反,基本面分析是我唯一的投研方法,评估内在价值仍是我的主要任务。但是"合理的评估内在价值,并以内在价值的较大折扣买入"仍只是确保"低风险、高收益"的手段,并不是目的,其实有些"相对价值套利",如IPO套利,按严格的意义它不符合"以内在价值的较大折扣买入"的思想,但内核上仍是"低风险、高收益"。
回首2年多来的经历,07年是疯牛,08年是单边下跌,09年又是单边上涨,投资的绩效更多的取决于仓位。但是,08年这1年学到的东西仍是蛮多的。事实上,08年有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最值得检讨的,就是当时视野太窄,过多关注股票投资,而未将视角伸向债券投资、套利领域,比如说08年的债券投资,及攀钢、南山转债的无风险套利,其实是很好的学习案例,当时未触及。sosme老师说我分析的2只封基是"典型的价值投资",我当时也是结合概率分析,重点看了看它的持仓结构,综合权衡上涨的空间及概率、下跌的空间及概率。当时对概率思维、决策树分析虽然有模糊的直觉,但远不如现在的理解得透彻。
看了看巴老、卡拉曼、普瑞斯等人的投资操作记录,我认为这些投资大师都是学究天人,均具备多元投资才能,股市只是他们分配资金的战场之一。如果仅仅作为业余投资者,试图找到了几家好公司并以合适的价格买入、长期持有,这是可行的。但是作为职业投资者,视野过于狭窄、技能过于单一,不能做好资本配置,就是大忌。因此,以后还是要关注"复杂交易策略",至少债市、套利、商品投资均是有用武之地的战场,而不单单是股市。当然了,前提是这些领域的确可以提供更小的风险、更高的回报及自己的确能理解它们。
格老在《聪明的投资者》里面,将成功投资的秘诀总结为"安全边际",这是真知灼见,投资就是投资,当然是以"价值"为基础的,投资就是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的绩效的,安全性及抑制亏损,是最起码的投资准则。时下的中国,"价值投资"这个词已经娱乐化了,对我而言提"理性投资、聪明的投资、安全的投资"及"复杂交易策略"才更有意义。放弃"价值投资者"这个旗号,对我而言,并不是放弃投资哲学本身,只不过不拘泥于形式,在未来的投资生涯中,我将在"追求安全性的高收益"的总原则下,去尝试多种投资手段和战法,涉足多个资本配置的战场。
巴老的信及格老的《聪明的投资者》是永久的精神食粮,尤其是《聪明的投资者》最后一章"安全边际",最后那10多页更是每天有空就读几遍。
在此记录一下格老的4条教诲:
1、知道你在做什么,要了解你的生意,当一笔投资按生意的模式进行时,这笔投资就是明智的。你了解证券的价值要像对你了解正在经营的商品的价值一样;
2、不要让其他的人经营你的生意,除非你能控制他,或者你愿意异常坚定的、无保留的相信他的忠诚和能力;
3、不要着手交易,除非可靠的计算表明这笔交易是有利可图的,尤其要远离那些只有很少收益及很大损失的冒险。对于一个有进取心的投资者而言,他为获得收益所进行的操作应该是基于可靠的计算而不是基于信心;
4、利用你的知识、经验和勇气。如果你已经从事实中得到了一条结论,并且知道你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就按照它来行动,不必理会别人的看法。

冯仑说李嘉诚

冯仑《野蛮生长》
一个月前我去香港,和李嘉诚吃了一次饭,感触非常大。李先生76岁,是华人世界的财富状元,也是大陆商人的偶像。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会怎么样?一般伟大的人物都会等大家到来坐好,然后才会缓缓过来,讲几句话,如果要吃饭,他一定坐在主桌,有个名签,我们企业界20多人中相对伟大的人会坐在他边上,其余人坐在其他桌,饭还没有吃完,李大爷就应该走了。如果他是这样,我们也不会怪他,因为他是伟大的人。
但是我非常感动的是,我们进到电梯口,开电梯门的时候,李先生在门口等我们,然后给我们发名片,这已经出乎我们意料――就是李先生的身家和地位已经不用名片了!但是他像做小买卖一样给我们发名片。发名片后我们一个人抽了一个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就是我们照相站的位置,是随便抽的。我当时想为什么照相还要抽签,后来才知道,这是用心良苦,为了大家都舒服,否则怎么站呢?
抽号照相后又抽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又为大家舒服。最后让李先生说几句,他说也没有什么讲的,主要和大家见面,后来大家鼓掌让他讲,他就说我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吧。然后看着几个老外,用英语讲了几句,又用粤语讲了几句,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了。他讲的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要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会当中,不要给大家压力,让大家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来接纳你、喜欢你、欢迎他。之后我们就吃饭。我抽到的正好是挨着他隔一个人的位子,我以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会儿,李先生起来了,说抱歉我要到那个桌子坐一会儿。后来,我发现他们安排李先生在每一个桌子坐15分钟,总共4桌,每桌都只坐15分钟,正好一小时。临走的时候他说一定要与大家告别握手,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又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这就是他的追求无我,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他都做到了。
一个成功的人对生活的态度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人,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有点成功,他的自我就会让别人不舒服,他的存在让你感到压力,他的行为让你感到自卑,他的言论让你感到渺小,他的财富让你感到恶心,最后他的自我使别人无处藏身。李先生不一样,他要追求无我,建立自我的同时又要追求无我的看法等等。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对人生,对周围世界怎么相处。
在现在的商业社会,摆出恃才(财、权)傲物姿态的,结局往往不太好,市场不理你,老板不用你,有权的要打你,一有机会,所有的报复都来了,墙倒众人推的恶果是自己造成的。老板如黄光裕,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了。
还有的地产界也有元老级的人物,能力是很优秀,但狂的不行,虽然没干什么坏事,没牢狱之灾,却失去了施展平台,便逐渐销声匿迹了。

巴菲特为什么认为道琼斯9000点以上仍可以买股票

最近巴菲特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说:道琼斯9000点以上仍然可以投资股票。
  一时间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但大多是简短引用巴菲特的几句话,再为牛市加一把火,但已经对巴菲特的本意有所歪曲。其实巴菲特的三个观点前后始终没变。
  第一,巴菲特仍然认为应该投资股票。
  2009年7月24日巴菲特接受CNBC采访时,当日道琼斯指数突破9000点,收于9093点。
  巴菲特2008年10月17日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公开呼吁买入股票时,当日道琼斯指数收于8852点。其实只不过上涨了2.72%,CNBC主持人却大赞巴菲特太有先见之明了,为什么?因为在当时市场一路暴跌,道琼斯指数从2007年10月11日最高的14279点,到2008年10月17日收于8852点,一年暴跌38%。在股指非常低迷市场非常悲观的时候,只有巴菲特出来公开声明对股市长期前景看好,公开呼吁买入股票。
  而巴菲特文章发表后,股市短暂反弹后,继续下跌,到2009年3月9日最低跌到6440点,不到一年半股市暴跌55%,很多人怀疑巴菲特长期看好美国股市的观点是否正确。但随着市场4个多月快速反弹40%,道琼斯指数重新回到9000点以上,尽管只比巴菲特发表文章时的8852点上涨了2.72%,但在暴跌中巴菲特发表长期看好美国股市的观点得到验证,股市真的止跌而且大幅反弹,难怪媒体对巴菲特的先见之明称赞不已。
  这次采访主持人问:"当你说市场过于低估的时候,我猜想你说的是道琼斯指数跌破7000点时,但现在道琼斯指数已经上升到突破9000点,你认为股市估值合理了,或者没有那么低估了呢?"
  巴菲特说:"在道琼斯指数上涨超过9000点之时,我宁愿持有股票,也不愿长期投资于国债,也不愿滚动投资于短期的货币类资产。我再次声明,我根本无法预测下周下个月股指会是多少。"
  主持人再问:"你仍然认为应该投资股票吗?"
  巴菲特说:"我认为应该如此,你知道,我本人持有的就是股票。"
  前后进行对照,你会发现,其实道琼斯指数变化并不大,巴菲特的观点根本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公众和媒体对市场走势的看法,在大幅暴跌中公众恐惧过度,在大幅反弹中公众将信将疑。这再次验证了著名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的名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疯狂中结束。
  第二,巴菲特仍然强调他说的是长期投资。
  巴菲特接受采访时说:"我当时写文章时,并没有打算进行一周或一个月的市场走势预测。但我确实是特意想告诉所有那些认为只有现金为王而把他们的资金用来进行短期现金类投资的人,我真的认为,如果他们长期投资于股票的话,投资收益率要比持有现金类资产要好得多。如果你2008年10月17日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仍然只持有类似于现金的投资的话,你基本上没有什么收益。如果投资于股票指数的话,你的投资收益率会好多了,而且你还能得到更高的股息收入。不过股市短期是涨是跌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如果从我2008年10月17日发表这篇文章再过5年,如果股票投资收益率不大幅度战胜现金类投资,我会非常吃惊。"
  我想应该这样理解巴菲特的意思:尽管道琼斯指数4个多月大幅反弹40%,但与巴菲特发表文章时基本持平,过去暴跌之中巴菲特认为美国股市长期投资价值用于持有现金或国债,现在反弹之后巴菲特仍然认为如此,但他一再声明,他指的是长期投资,而不是预测市场短期走势。
  第三,巴菲特仍然认为投资应该提前布局。
  上次巴菲特接受CNBC访问时,说他的伯克希尔公司下属企业业务十分萧条。这次记者问他:"股票市场已经大幅反弹,企业经营情况是否还像你一个月之前看到的那样糟糕,尽管不能称之为迎春花或者绿芽,但在过去几周企业经营情况是否有一些好转了呢?"
  巴菲特说:"没有,企业经营仍然萧条。但正如我在文章中所说,如果你一定要等到看见知更鸟才认为春天来临,春天已经过去了。你不能等到企业经营的确好转时才确认企业经营好转的事实。你可能会过了三四个月才能得到企业经营好转的数据。但股市非常有可能早在企业经营好转之前就已经好转了。但我并非想要去预测进入股市的时点。我想要对股票进行定价。千万要这样想,在我写那篇文章的时候,股市有相当不错的投资价值,而在几个月之后就根本没有什么投资价值了,这样想完全错误。事实上,那些认为自己每天能够抓住正确的时点进出股市来赚钱成为百万富翁的想法是大错特错。"
  巴菲特对股票进行定价的基础是对企业进行估值,而对企业进行估值的基础是对企业未来长期经营前景进行预测。尽管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并没有消失,企业经营近期仍然低迷,但巴菲特对美国对企业的长期前景仍然非常看好,他才敢在去年暴跌38%之时逆势呼吁买入股票,也敢在今年大幅反弹40%时继续呼吁买入股票。他看好的是长期前景,他说的也是长期投资,而长期投资的最好机会,就是在短期经济一片萧条导致股市一片萧条而过于低估之时。
  不要只是根据巴菲特的一两句话就决定是否买入股票,要理解巴菲特观点背后的完整意思,包括他的事实依据和逻辑推理。为什么巴菲特敢在市场一片悲观之时公开呼吁买入股票,支撑他的不是勇气,而是正确的事实和正确的逻辑。
  巴菲特始终牢记他的导师格雷厄姆的名言:"别人是否赞同你,并不能证明你的观点本身正确还是错误,你是正确的,是因为你的事实根据正确,你的逻辑推理正确,这是唯一能够证明你的观点正确的东西。如果你的事实根据和逻辑推理都是正确的,你根本不用考虑别人是否赞同你。"
  问问你自己,中国股市最近9个月反弹一倍之后还能长期投资股票吗?你的事实根据和逻辑推理是什么?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