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

一位散户高手的自白

炒股心得(1)--为什么散户不会赚钱
  1.炒股是资源再分配,并不创造财富.
  2.开办股市就是为了赚钱,不给你一点甜头你不会进来,更不用说掏钱.
  3.中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往下做只不过是为了将来往上拉.
  4.主力有远大目标,显得大智若愚.散户有小聪明,却是大愚若智.
  5.人性有恐惧和贪婪,主力专找这两死穴攻击.散户却不承认自身有此毛病.
  6.趋势理论其实非常重要,其时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下跌途中空仓等待,上涨途中满仓等待,只有转势那一刻才动手买卖.均线可以帮我们判断趋势,但如果你不懂或不信它,谁也救不了你.
  7.主力可以用日K线骗你,但它无法用月K线骗你,因为拆借资金玩不起时间,利息成本太高.
  8.主力当然知道软件的威力,所以它会在底部或顶部区间上下震荡,使忠实反映情况的软件发出前后矛盾的信号,你抛开软件正中主力下怀.没了K线图就等于被废去双眼,你还想干啥?等你悟出月K线的奥秘,你就会爱上软件.
  9.物极必反的原理非常适合炒股.如果你悟出它的真缔,你就不会再干出追高杀低的蠢事.至少你不会再冲动.KDJ/BOLLING都是很好的防冲动指标.
  10.周密计划是主力成功的关键所在.介入价位,密集成交区,筹码分布,指标高低,时间跨度,题裁配合,意外状况,止损/止盈点....现在明白主力为什么会赚你的钱了吧?
炒股心得(2)--技术指标不是万能的,但它是股海中的救生衣。
  1.不要试图去猜大盘是否见顶,况且即使大盘见顶你手中的股票仍在补涨中,你也要卖掉吗?让均线来帮我们判断(30/60都行),你手中的股票也是一样。跌破就卖掉,涨上就买回。
  2.不要试图去找一根万能线来帮助我们做出买卖的决策,因为多次的买卖是庄家所希望的,但我们自己不能乱,买卖要有依据。即使事后证明是无效的买卖,只要当时有依据就行了,过分事后自责只会使自己以后的行动犹豫不决,正中庄家圈套。
  3.对不同的股票不要有相同的预期,因为我们用同一种指标来侦测不同的股票,盈利效果肯定不一样,出现买卖信号就行动,不要与以前比较,否则会搞乱我们的操作思路,使我们怀疑自己的指标是否正确。
  4.周线比日线准确,日线的波动是庄家使得诡计,迷恋日线说明你是菜鸟。注定你要失败。月线的使用者是大智若愚的高手。
  5.相信技术指标比相信股价更重要。眼前一目了然的东西往往具有欺骗性,内在美才是你一生的追求,外表美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6。永远不要忘了突破后面紧跟着的是回抽,即使有个别例外。个性和共性别搞混了。回抽吸纳永远是制胜的法宝。回抽后的图形有人认为要大跌有人认为刚起步,这就是菜鸟和大侠的区别。
炒股心得(3)--如何用技术指标选股
  1.技术指标有几百种,任何单一技术指标都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多种指标互相映证。例如MACD是最简单的指标,但股价在筑底阶段会反复出现金叉死叉,怎麽办?这时我们可以到周线图去观察它的趋势,这样可以过滤掉许多无效的波动来扰乱我们的心情,减少操作次数,做到心中有数(顶部也是如此)。只有那些想吃到最底和最顶的人才会守着日线抱怨指标不准。
  2.有了价的指标还远远不够,需要用量的指标来进行二次筛选。散户线/脑电波/筹码分布图/换手率等这些指标都非常重要。如果你今天才第一次听说这些指标,那就危险了。
  3.我们再从个股基本面做第三次筛选。f10会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也许你会说那没用,其实人均持股数/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利润率等还是非常有用的。当然有个别股票是靠我们无法把握的重组突然拉起来的,我们没选到他不是我们技术差而是我们回避了不确定因素,我们不能因为意外之财好赚就去天天找意外,脚踏实地的选股才是我们散户的正路。
  4.各股的消息机构从来不会告诉我们,我们不去从技术上寻找机构的蛛丝马迹,难道还有第二条路吗?虽然技术分析是一项劳神费心看起来没把握的事情。
  今天你既然从事这项工作,你别无选择,只有华山一条路-----上。与其带着怀疑和抱怨上路,不如坚定信心轻松前进。
  5.最后,我们选出的股票其中有些因为指标提示不理想,那就把它排除,不要受别人意见的影响,也不要受它未来走势的影响而怀疑自己的选股思路。
炒股心得(4)--你用月线选股吗?
  1.用月线指标找底部其实很复杂,不能光靠k线图/均线/成较量就判断这支股票未来会上涨,但以上指标是筛选未来上涨股票的基础,不能缺少,你忽略它一定会受到惩罚。
  2.macd/bolling/kdJ/roc等指标是选股的第二根保险绳,因为月线打底的股票日线一定很难看,这时候你必须相信指标而不要被图形吓倒。这一点往往是大部分人做不到的。
  3.散户线/脑电波/市场成本均线/筹码分布图等指标是选股的第三根保险绳,这些指标可以让你看出主力在想什么,只有站在主力的立场上去观察这支股票,你后面的决定才是正确的。单相思是没有用的。
  4.如果你决定要买它,你就要反推到周/日/60分钟的图形去找到它的拐点,这样你才有80%的把握不会被套,或者套得很浅时间很短。否则你盲目进去一被套又开始怀疑这套理论是否错误了。在你被套的过程中你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上面的理论,信与不信的挣扎过程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闯过它你就破茧成蝶了。
炒股心得(5)--用长线思路选股的重要性
  我非常耐心的看了网友们的讨论的贴子,又看了你列出来的六只股票,我觉得你的操作思路与你实际的操作刚好相反,这不是你买股票时被主力发现了而被主力洗盘,而是你的选股思路虽然看似有道理实际却有很多漏洞。如果你仍然坚持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你的选股理论是超过常人的,那麽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你的理论确实比一般人了解得多,但有几个重要而基本的理论你跟一般人一样都不清楚,所以你跟一般人一样都是失败。选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基本条件缺一不可,漏掉一个,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
  你的选股思路是炒短线,放量突破前期新高时追入,第二天冲高无力时卖出。但是在底部的股票和盘出底部的股票放量创新高后的走势是截然不同的。你没有从月线和周线上判断底部,只从日线上判断底部,这时你也犯了一般散户的通病。你买的都不是真正走出底部的股票,所以假突破之后又回来了,你只好止损。就是因为你一心想找短线的股票,所以才会走火入魔。你根本不看周线和月线,你觉得太慢了,输了更急于扳回来,你已经无法冷静的全面分析一只股票了。
  我看了你买的6支股票,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行业五花八门,成长性参差不齐,业绩非常糟糕,从图形上也看不出主力已介入,未来有题材。只有你一相情愿的认为后面会大幅上涨。你是短线炒手却陷入了长期抗战,赌未来。难怪每次都输。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你买的股票都不具备短线爆发能力,却买它炒短线。所以一直悬在那里只好做长线,你又不想做长线,只好频繁换股。
  一只股票在没涨之前我们选它,靠的是科学的长线潜力的分析,因为短线的靠的是长期的积累能量,你对长线分析不屑一顾,难怪你抓不住短线爆发的股票。在这方面你需要重新学习如何长线选股(基本面和技术面)。
  另外不要太贪婪,要求股票明天必须涨,不涨就割。沉着得心态是炒股成功的关键。浮躁只会落入庄家的圈套。
炒股心得(6)--笑看股评
  我们散户都喜欢看股评,原因如下:
  1.技术分析的理论知识少得可怜,想从股评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
  2.每天面对一千多只股票的涨跌,眼花缭乱,看不出主线,只是一团乱麻。心里着急,想找只"慧眼"。
  3.没时间去翻一千多只股票的走势图,所以就不能全面客观地总结出股票的涨跌情况。希望专家用三言两语告诉我们。
  4.对自己选的股票没有把握,心里没底。手中的股票不涨甚至下跌时更是觉得缺乏继续持有的理论依据。而专家的股票有理有据,而且正在涨,左看右看都完美。
  5.市场上有无数的专家,买入其中一个的股票,发觉涨得慢或不涨甚至还下跌,其他专家的股票涨得很好,所以希望找到更好的专家,于是天天在寻找,反复比较。
  6.对未来大盘或个股的走势没有把握,希望从股评中看出方向。或者当前的上涨或下跌出乎自己的预料,自己从感情上不能接受,希望从股评中找到依据,找到是外界原因而非自身原因导致下跌的理由,使自己的心理达到平衡。
  7.总想找到提示我们何种价位卖出的股评,可总是找不到。但我们仍炊簧岬丶绦罢摇?
  股评属于事后总结的类型,其实任何事情都需要总结,没有总结就没有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纠正,没有纠正就没有进步。虽然是"事后诸葛亮",但它是必需的。问题的关键是反思后的出的结论是什麽,是怨别人还是怨自己,这一点很重要。批评别人很容易。自我批评很困难。不承认这一点我们永远无法进步。
  股市不创造价值,你的财富增值来自于对方的失误。为达到这种目的,双方无所不用其极,此时你于对方理论道义岂不荒唐。唯一平等的一点就是你有权选择退出。
  不知从何时起我已经学会了"笑看股评",我发觉心情轻松了很多。
  从股评中我们学到的是专家看盘的思路,面对乱麻从何处下手,如何抽丝剥茧。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你在外围看热闹时间久了也会看出点门道吧。至于推荐的各股你就当他是"戏说"吧。
炒股心得(7)--学会放弃吧
  1.学会放弃肯定是正确的。一只股票走了好几天的上升通道后,才被大家发现并被推荐,这时你应该放弃要买它的想法。因为一旦随后开始回调,运气好调整一星期,运气不好调整一个月,这时你的头脑会很乱,割肉还是守仓你已没法冷静判断,几次下来你就崩溃了。
  2.股票的走势历来都是急速拉旗杆之后进行旗面整理,运气好是上升三角形整理,运气不好是下降三角形整理。你被套是肯定的。但随后的走势刚好相反,整理到三角形末端,前者往往向下突破,后者往往向上突破。道理很简单:欺骗性。所以你如果没有在拉旗杆前第一时间介入埋伏,那末你看到旗杆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放弃。此时放弃等于你逃过一劫。
  3.舆论关注的股票你要放弃。一是舆论不可能关注正在跌的股票(除非可以做空),它毫无谈论价值。二是舆论肯定关注涨得好的股票,这样可以宣传自己的实力(大家也有相信的理由)。于是散户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中丧失了对此股的分析,即使有些许怀疑也把它压下去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往往放大量的大阳线竟然都是头部,这再次证明股市中充满欺骗。
  4.没走出底部的股票你要放弃。有些股票的走势象"一江春水向东流",你在任何一个预测的底部介入事后看都不是底。我认为月线测底的准确性很高,20月均线可以作为牛熊分界线,任何在它之下走的股票你都要放弃。如果有的股票上市不足20个月,如果你拿不定主意也要放弃。这就是我一再强调的所谓长线选股的重要性,也是大家炒股必输的关键原因。
  5.移动筹码分布图上筹码很分散的股票你要放弃。筹码分散意味着主力吸筹不够,仍然会震荡,很容易回落,你此时进去运气好参加横盘,运气不好下跌套牢。就算是,你早已精神崩溃割肉逃命了。
  6.量能技术指标不良的股票你要放弃。有些股票图形好像有潜力,但量能指标很差,此时你要相信量能指标,千万不要被股价的外表所欺骗。幻想股价没有量的支持而上涨,那你就是儿童喜欢童话故事。
  7.前期大幅炒高的股票你要放弃。即使目前回落了,你也不要碰。山顶左边的10元与山顶右边的10元价值是不同的,出货前与出货后的10元价值是不同的。在山顶右边的每一次接货都是自寻死路。
  8.你觉得未来没有成长性的股票要放弃。经过你的综合判断这支股票成长性不高,后来它开始上涨,于是你推翻了自己的想法又追进去了,如果他又跌了,你就会后悔当初的冲动。所以不要随时推翻自己当初的深思熟虑,否则你就不再思考了,反正都会被推翻。
  我觉得你还要放弃很多东西,就象主力放弃80%只炒20%股票,所以你把以上几点都叠加在一起选股,你会发现找不出几只好股票。这就对了,其实炒股就象摸奖,大部分的东西都是"障眼法"的需要。

夸人长得丑的方法!

1、你长的真惊险!
2、你小时候被猪亲过吧?
3、你长的很爱国、很敬业、很有骨气!
4、长得真有创意,活得真有勇气!
5、你长的真tm后现代!
6、你长的好象车祸现场!
7、你长的外形不准 比例没打好!
8、你干嘛用屁股挡住脸啊!
9、我觉得世界上就只有两种人能吸引人,一种是特漂亮的,一种就是你这样的!
10、你的长相很提神的!

Two Jokes:
1. 你真的太厉害了!

一个伐木工人去找工作!
工头问:"前面有一片树林,你去试试看一分钟能锯几棵树!"
过了一分钟。
工头惊呼:"哇!一分钟20棵!太厉害了!你以前在哪工作的??"
伐木工平静的答道:"撒哈拉森林。"
工头奇怪的问:"没听过!我只听过撒哈拉沙漠!"
伐木工:"对啊,后来改名字啦。"


2. 你病的实在太严重了!

一个病人去看病,医生检查后,皱着眉头说:"您病得太严重了,恐怕不会活多久了。"
病人焦急的问:"求您告诉我我还能活多久?"
医生:"十……"
病人急切的追问道:"十什么?十年??十个月???十天?????"
医生:"十,九,八,七,六,五……"

均值回归原理与A股的年回报率

一、什么是均值回归原理
  在1875年,查尔斯.达尔文的大侄子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发现了中值回归理论,这位业余数学家的发现解释了为什么骄兵必败,为什么云层内层看上去总是银色。如果我们认为事物总要回归"常态",并且基于这样的预期来做任何决策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应用中值回归的理论。
  均值回归从理论上讲应具有必然性。因为有一点是肯定的,股票价格不能总是上涨或下跌,一种趋势不管其持续的时间多长都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在一个趋势内,股票价格呈持续上升或下降,我们称之为均值回避(Mean Aversion)。当出现相反趋势时就呈均值回归(Mean Reversion)。到目前为止,均值回归理论仍不能解决的或者说不能预测的是回归的时间间隔,即回归的周期呈"随机漫步"。不同的股票市场,回归的周期会不一样,就是对同一个股票市场来说,每次回归的周期也不一样。正的收益与负的收益回归的幅度与速度不可能一样。因为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回归的幅度与速度也具有随机性。对称的均值回归才是不正常的、偶然的,这一点也被实证检验所证实。
  二、均值回归原理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
  西格尔教授研究研究发现1970-2001年这32年的时间里,世界上主要股票市场的回报率相差无几,英国为11.97%,美国为11.59%,日本为11.12%,德国为10.88%。日本股市的最高点是在1989年,至今19年没有创历史新高。如果是截止至1989年计算回报率,日本股票的回报显然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时间拉长至2001年,日本股市的回报率与其他国家基本一致,这是一种回报率的均值回归。
  1985年,Richard Thaler和Werner DeBondt《股市是否反应过度》的论文,提出了行为金融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以3-5年为一个周期,一般而言,原来表现不佳的股票开始摆脱困境,而原来的赢家股票则开始走下坡路。这也是均值回归原理在股票投资中的一个应用,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如果涨多了,就可能下跌,如果跌多了,就可能上涨。这也是一种类型的均值回归。
  三、从均值回归原理看A股的投资回报率
  上证综指的当年和复合收益率、沪深300指数的当年和复合收益率如下所示:
上证综指 当年收益率 复合收益率
1991年   129.41%   129.41%
1992年   166.57%   147.29%
1993年    6.84%   86.95%
1994年   -22.30%   50.11%
1995年   -14.29%   34.19%
1996年   65.14%  38.92%
1997年    30.22% 37.64%
1998年    -3.97% 31.58%
1999年    19.18% 30.14%
2000年    51.73% 32.15%
2001年   -20.62% 26.17%
2002年   -17.52% 21.78%
2003年    10.27% 20.85%
2004年  -15.40% 17.81%
2005年   -8.33% 15.86%
2006年   130.43% 20.95%
2007年    96.66% 24.46%
2008年6月 -48.00% 18.57%
沪深300  当年收益率 复合收益率
2005年   -7.66%   -7.66%
2006年  121.02%   42.87%
2007年  161.55%   74.77%
2008年6月 -47.70%   29.26%
  根据很多学者和专家研究,国外股市长期的复合年收益率约为11%。A股长期的复合年收益率是多少呢?上述上证综指和沪深300复合收益率的时间样本显然还不够长,目前的复合收益率应该是远远高于长期的复合收益率。
  笔者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推算一下可能的A股长期的复合年收益率。以10年为一期,计算10年多少倍的平均值,来反推复合年收益率。按收盘点位计算,上证综指2000年是1990年的16.25倍、2001年是1991年的5.62倍、2002年是1992年的1.74倍、2003年是1993年的1.80倍、2004年是1994年的1.95倍、2005年是1995年的2.09倍、2006年是1996年的2.92倍、2007年是1997年的4.41倍、2008年6月是1998年的2.39倍。上述9个倍数值的平均值是4.35倍。10年4.35倍的增长速度是要求年均增长15.84%。
  因此,笔者估计,如果假设比上述国内外复合年收益率的均值高2-3个百分点,A股长期的复合年收益率的均值在未来10年内介于13%-19%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未来10年内A股点位不管怎样运行,复合年收益率向均值13%-19%回归的概率比较大(上证综指2004年、2005年的复合年收益率曾经到达17.81%、15.86%)。
  假设至2018年A股的复合年收益率分别是13%、14%、15%、16%、17%、18%、19%,未来10年的上证综指和沪深300的年收盘点位如下表所示。
上证综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09年    1301   1538  1816  2141  2520  2962  3478
2010年    1470  1754  2089   2483   2949   3496  4138
2011年    1662   1999   2402   2881   3450   4125  4925
2012年   1878   2279  2762  3342  4036  4867  5860
2013年    2122  2598   3176   3876   4722  5743   6974
2014年    2398   2962   3653  4497  5525  6777  8299
2015年    2709   3377  4201   5216   6464   7997   9875
2016年    3061   3850  4831   6051   7563  9437  11752
2017年    3459   4388   5556  7019   8849 11135   13985
2018年  3909  5003  6389   8142 10354 13140   16642
沪深30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09年    1842   1925   2011  2100  2192   2288   2386
2010年    2082   2195  2313  2436  2565   2700   2840
2011年    2353  2502   2660   2826   3001   3185   3379
2012年    2658  2853  3059   3278  3511  3759  4021
2013年    3004   3252  3518   3803   4108   4435   4785
2014年    3395   3707   4046   4411  4807   5234   5695
2015年    3836  4226  4652   5117  5624  6176  6777
2016年    4335  4818  5350  5936   6580   7288   8064
2017年    4898   5492   6153   6886  7699   8599   9596
2018年    5535   6261  7076   7988   9007 10147 11420
  
  呵呵,按照上述研究的结论似乎有点悲观呢。按照最悲观的13%的复合年收益率,上证综指2018的收盘点位仅为3909点。按照最乐观的19%的复合年收益率,上证综指的收盘点位要到2012年才能创新高。
  四、从深证综指看A股的投资回报率
  深证综指以1991年4月3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考虑深证综指复合收益率的最大好处是剔除了上证综指的人为虚增部分。
  深证综指的当年和复合收益率如下所示:
深证综指  当年收益率  复合收益率
1991-12-31   10.37% 10.37%
1992-12-31   118.54%  55.31%
1993-12-31  -1.21%  33.56%
1994-12-30 -40.98% 8.88%
1995-12-29 -19.47% 2.52%
1996-12-31 189.15% 21.86%
1997-12-31 16.44% 21.07%
1998-12-31 -9.82% 16.69%
1999-12-30 16.96% 16.72%
2000-12-29 58.07% 20.32%
2001-12-31 -25.13% 15.24%
2002-12-31 -18.32% 11.98%
2003-12-31 -2.61% 10.78%
2004-12-31 -16.59% 8.56%
2005-12-30 -11.74% 7.07%
2006-12-29 97.53% 11.03%
2007-12-28 162.81% 17.02%
2008-6-30 -45.19% 12.19%
深证综指目前的复合收益率12.19%与国外股市长期的11%复合年收益率的数基本接近。
笔者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推算一下可能的深证综指长期的复合年收益率。以10年为一期,计算10年多少倍的平均值,来反推复合年收益率。按收盘点位计算,深证综指2000年是1991年4月3日基日100点的6.36倍、2001年是1991年的4.31倍、2002年是1992年的1.61倍、2003年是1993年的1.59倍、2004年是1994年的2.25倍、2005年是1995年的2.46倍、2006年是1996年的1.68倍、2007年是1997年的3.80倍、2008年6月是1998年的2.31倍。上述9个倍数值的平均值是2.93倍。10年2.93倍的增长速度是要求年均复合增长11.35%。如果剔除上述第一个倍数值后(深证综指1990年还不存在)的平均值是2.5倍。10年2.5倍的增长速度是要求年均复合增长9.6%。
因此,考虑国外股市长期的复合年收益率约为11%,笔者估计,深证综指长期的复合年收益率的均值在未来10年内介于9%-13%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未来10年内深证综指点位不管怎样运行,复合年收益率向均值9%-13%回归的概率比较大(深证综指2004年、2005年的复合年收益率曾经低至8.56%、7.07%)。
假设至2018年深证综指的复合年收益率分别是9%、10%、11%、12%、13%,未来10年的深证综指的年收盘点位如下表所示。
深证综指  9%   10%   11%   12%   13%
2009年   514   612   726   861   1020
2010年 560 673 806 965 1152
2011年 611 740 895 1080 1302
2012年 666 814 993 1210 1471
2013年 726 895 1103 1355 1663
2014年 791 985 1224 1518 1879
2015年 862 1083 1359 1700 2123
2016年 940 1192 1508 1904 2399
2017年 1025 1311 1674 2132 2711
2018年 1117 1442 1858 2388 3063
研究结论与上证综指的研究一样是有点悲观的。按照最悲观的9%的复合年收益率,深证综指2018的收盘点位仅为1117点。按照最乐观的13%的复合年收益率,深证综指的收盘点位也是要到2012年才能最终超越目前的历史最高年收盘。

考察企业其他方面:定性、垄断、竞争优势

定量分析只有对那些极为稳定的公司(也许就是垄断型企业)有效,对其他竞争激烈的行业,很多参数的预测与实际差异以倍数计,对这种企业进行定量计算,可以说是做无用功。只要进行定性分析就可把它淘汰掉。
定性分析解决的是原则性问题,就是股票是否值得长期持有。定量是已经确定股票值得长期投资的前提下解决安全边际的问题,大概估算出企业内在价值,选择安全的买入点。
考虑企业有什么特许经营权,垄断、商誉、独占性建立起强大的壁垒,把新的竞争者挡在行业之外,在行业内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使同业难于超越。这种超额利润由于坚固壁垒的保护,所以是稳定并可持续的。拥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可以轻易地获得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甚至容许平庸的管理层的存在,而对超额利润影响甚微,即是那种"傻瓜都可以经营好的公司"。
拥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有几个种类,如行政垄断、品牌垄断、自然垄断、技术垄断等。其中拥有强大商誉的品牌垄断是最强大、最具成长性、最持久的垄断,投资者若希望获得超额利润,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资于这类型的企业并长期持有。
行政垄断一般由于政府的价格管制难以产生很高的超额利润,而且通常成长性较低。资源垄断一般难以形成绝对的垄断,因此价格有时受其他因素的限制,例如国际市场供需的变化影响价格产生大幅波动(盐湖钾肥价格的波动)。技术垄断最易变,而且一旦替代者出现,原有技术拥有者面临的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品牌垄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稳定性最高,强势品牌垄断一旦形成,垄断地位很难被撼动,而且可能获得极高的垄断利润。品牌垄断即使其垄断经济特性发生衰退,也是一个渐变、漫长的过程。
品牌垄断持续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和稳定性为投资提供了一个坚固的保护伞,投资者长期持有这类企业在获得持续稳定的高额回报的同时大大地回避了风险。一般性企业由于没有垄断壁垒的保护,更不稳定,更易变。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和复杂的企业经营情况使投资者不但要不断地对企业基本面进行判断,而且判别难度更高,投资的成败更依赖投资者的个人能力。如果企业基本面发生突变,即使最优秀的投资者也可能没有足够的应变时间从而造成重大损失。既然垄断为我们提供超额利润的同时还能大大降低风险,为什么还要冒险选择一般性的企业呢?
并非所有垄断型企业都是好的投资对象,电力、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等公用事业价格受到严格的监控,盈利一般不会超过市场平均水平,市场相对比较稳定,很难持续增长。制造业中的中集集团和振华港机是另一种垄断,行业集中度很高,市场占有率很大,壁垒就是宏大的规模,行业的周期性和过高的市场占有率限制了它们的成长空间,它们虽然不是最优之选,但也还可以阶段性持有。
为投资多上几把保险锁。而企业竞争力是其中最牢的一把。竞争优势也可以分不同的强度:
一流优势:(1)技术领先(2)垄断 (3)资源独占
二流优势:(1)品牌影响力、忠诚的客户(2)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流优势:(1)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2)管理与人才(3)成本
  测量企业竞争优势强度的标准:
  1、它所具备的优势,其他企业有无?
  2、这种优势是否容易模仿?
  3、这种优势能持续多久?竞争中的贡献多大?
  4、企业为保持这种优势作了那些工作
  5、这家企业明显的劣势在哪里?"

财务比率:ROE, 净利润增长率、毛利率、市盈率、PEG

净资产收益率是判断资产回报率指标,是最重要的财务数据
  净利润增长率企业成长的参考指标
  净利率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
  毛利率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
  资产负债率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也是重要的风险指标之其他还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关注不同的指标,如家电连锁的库存周转率、银行业的总资产收益率等。
关心净资产收益率主要是在企业的盈利模式没有变化并且可以成功复制的前提下,如果将企业的投资全部投入再生产,企业每股收益的复合增长率等于净资产收益率,也就是越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复合增长率也越高。如果企业的复合增长率高于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呈上升趋势),那么肯定是企业的盈利模式发生变化,主要有以下几大因素:产品毛利上升,产品结构向高毛利发展,资产周转率上升,财务杠杆加大,而这些因素都是不能持久了,所以说净资产收益率是我们挑选一个可持续高速成长企业很好的指标,而这正是巴式风格最理想的投资标的。若行业整体净资产收益率都低,则表明这个行业不值得投资。但是一定要主义的是两点:1、收益要剔除非经营性损益部分。2、要考虑企业的财务杠杆程度。
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是反映企业成长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高净利润增长率并不代表股东一定能获得高回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成长要依靠不断融资才能实现,而ROE不能保持或同步提高,则表明股权的稀释降低了成长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投资者未必能获得高回报。另外要考察成长的质量高不高,是否能持续等。所以净利润增长率并不能很直观地反映企业真实本质的情况,要结合其他基本面才能较好地进行判断。否则很容易掉进高增长陷阱。
毛利率
毛利率是考察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不同行业毛利率差别较大,当然越高越好,象茅台这样毛利率高达50%以上的企业,很可能就是好的投资标的。由于净利率可以通过费用控制或其他手段进行调整,不能直观地反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而毛利率避免了这些影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高毛利率通常是拥有壁垒的特征之一。高毛利率不代表高的净利率,如果企业费用控制不当或者行业的特殊性会造成高毛利率低净利率的现象。如服务性行业一般毛利率都较高,但具体企业净利率却千差万别,这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费用控制能力有较大的相关性。
市盈率、PEG
当PEG为1时,无论市盈率为多少,收回投入资本的年限都在十年左右,因此PEG=1是较合理的估值。美国最伟大的几个企业的长期利润增长率为:菲利普莫里斯为14.75%,默克13.15%,辉瑞12.16%,可口可乐11.22%,IBM10.94%,宝洁9.82%,高露洁9.03%。标准普尔500指数表现最佳的20家原始企业平均长期增长率为9.7%。中国最优秀的几个企业自上市到2006年的复合增长率:万科35%,茅台34%,云南白药27%,伊利26%,张裕23%。虽然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企业成长速度高于美国,但历史经验证明若以十年时间为周期,企业的复合增长率要高于30%仍然很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上规模的企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绝大部分股票常态市盈率不应该高于30倍。长期增长率高于40%的企业更可谓凤毛麟角, 30-40倍基本上就是市盈率合理区间的极限。但是世界各国历史经验表明,30倍以上的市盈率水平通常都是不可持续的,美国几十年表现在最好的股票的市盈率没有超过27的。
买入的股票PEG<1,当PE=30以上时,就要慎重考虑这个原则,市场不会总能维持现在的高市盈率水平,以常态来讲30倍市盈率已经相当高。市盈率超过40倍则无论多低的PEG都隐含了巨大的风险。因为持续高增长率越高,达到就越困难。万一预估出现错误,增长达不到预期甚至远远低于预期,那么下跌的空间将十分巨大。市盈率较低时,例如20倍以下,则可以适当提高PEG,基本面越优秀,例如优秀的消费股票茅台、张裕等,PEG可以定得越高,反之亦然。
从PEG的角度衡量,巴老在买优秀消费类成长股的时候压根就没等到过PEG小于0.5,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绝对低估,比如巴老买可口可乐在13到15倍PE左右,按其复合增长率,要等到绝对低估,要到PE9倍以下甚至六七倍,那他老人家恐怕与之无缘了,巴老的伟大就在于他老人家不是教条主义者,他运用安全边际更多的是在强周期性行业如中石油这类公司上做相对短期套利而已,而在消费类行业上,他其实是85%的费雪+15%的格雷厄姆。

等待、买入、“长期投资”、卖出时机的选择

一、选择、等待(最难)、买入。
先确定投资标的,根据一些财务指标和行业选择,找出20家左右企业进行分析、评估,得到大致企业的估值(必须要想想10,20年后这些企业还存在吗),然后就慢慢的等待,等到安全边际为止。也就是两个词:选择、等待。
(一)等待(最难),将他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他最煎熬。投资就是一个不断等待的过程。即"投资就是等待,等待也是投资"。发现好企业后等待安全边际的出现,买入股票后等待企业成长带来的回报,卖出股票后等待下一次机会的来临。只有学会耐心的等待,才能在投资市场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被谈论最多的是持有股票时的等待,对于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持股等待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反而买入前的等待才是最大的考验。由于伟大企业的稀缺,所以发现优秀的企业后既害怕持续上涨错失机会,又不能违反安全边际的原则,既需要准确把握企业的估值,也需要稳定的心理素质。这种等待可以说是一种煎熬,矛盾的心情比之持股等待的坦然要困难得多。
这个时候我们总是担心:优秀的企业一直维持高估值而错过怎么办?答案:这也是放弃的一种,放弃没有把握的盈利机会,放弃不确定性,赚应该赚的钱。没事可做时就什么也不做,等待预测变成现实,等待不确定变成确定,等待安全边际的来临,对伟大的企业来说,买入的机会总会出现的。即使等来的价格比现在高,也是值得的,因为那时赚的是确定的钱,应该赚的钱。但是市场总是无效的,总是会给你买入的机会,就看你能不能忍。想想2007年初到2007年10月份,当时市盈率一直在40倍以上,当时最好的投资就是:等待。
然而正是这种等待才能保证我们做到"永远不亏损"。无论对企业多么了解,无论企业的基本面多么好,投资者都可能判断失误或过度乐观,也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突变因素。在安全边际下买入可以为我们的失误、不可预料的突变留有余地,从而避免亏损的发生。只有好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企业,才能长期获得超额回报。当然,不能奢求优质企业出现很高的安全边际,但我们应该记住的是,股票高估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巴菲特:"给你们一张印有20个细孔的票,你们有20次打孔的机会,我可以提高你们终身的金融财富――这20个孔代表你一生中所有的投资。一旦你把这张卡片上所有的孔都打遍了,就表明你的投资生涯到此为止。"
(三)买入时机:确定性和安全边际。出现的一般时候1、市场失效:大盘的温度较低,出现整体低估。当时为大熊市的底部,即股市的估值在中国PB≤2,PE≤15,这时再去看你所选择的标的价格,若在你的投资价格范围内,则买入,若没有,就看别的行业的,这个时候总有合适的企业可供你选择(研究的企业在20家)。88年时,巴老以14.5倍的PE、5倍的帐面资产值买入时(当年每股收益是0.36美元,买入均价5.22美元、每股净值是1.07元),而这个机会等了几十年。
2、若股票的价格下降到你的价格范围内,但明显股市还在向下掉,则可以适当买入,千万要控制仓位,等觉得到底部时再大举进入。
找到一个好企业,而这个企业的价格的确经历一、两次市场恐慌的长时间大幅调整,市盈率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而企业的长期发展将继续大幅向前,那么我就认为这家企业的价值是低估的。
还可以考虑用简单的概率计算: "用亏损概率乘以可能亏损的数量,再用收益概率乘以可能收益的数量,最后用后者减去前者。这就是我们一直试图做的方法。"
3、对于消费类股票,市盈率比较适合,因为都是轻资产的企业,企业的盈利跟其净资产的关系不大,而对于周期性行业,例如水泥、钢铁、银行、地产等,市净率比较适合,但是要避免教条主义:只有在市净率较低(PB<2),市盈率较高时才能买入;2008年10月份,周期类股票的市净率已很低,但是市盈率也在低位,不能因为没有满足上述的第二条就不能买入,但是要注意,不能因为企业的PB已很低就买入,还要看看同一行业其他企业的估值,如果同一行业的大部分企业的PB<2的情况下买入更好。
关于"按照净资产打折的价格买入"。《聪明的投资者》中的确提到。但从这本书成书年代之后出版的证券分析--如何选择成长股--在华尔崛起--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都越来越淡化这种讲法,甚至只字不提了。这些经典著作中,对选股和买价都有一些趋势性的演化――选股越来越严,买价越来越模糊。
(四)买入操作:安全边际内分步买入,越跌越买。资金的配置很重要,不能满仓,不能赌气投资。
二、"长期投资"。这里用双引号来加注"长期投资",是觉得长期投资是获得资产增值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表现的最多形式就是"长期投资",因为大多数企业都是一点点成长,即使增长较快的最多也是复利增长30%,不可能每年来个十几倍的增速(如果真是那样就更要注意了)。我们总是上断章取义一些巴菲特的的价值投资理论:如果你没有持有一个股票十年的打算,那么就一分钟也不要持有它。巴菲特长期持有可口可乐的案例。所以让人觉得不长期投资就不是价值投资,就是价值投机,就是投资犯罪一样,殊不知巴菲特一直持有那些股票是因为这些股票在短时间内没有疯狂性的暴涨,而且因为税收、资金量巨大等因素而没有抛出。如果持有的股票在一年内,极端例子,在一个月内,连翻了好几倍,远远的超出了企业的价值,那么投资这个股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从价值投资的角度考虑,就应该抛掉了,不然明知道价格远远大于价值,还盲目的"长期投资",只能说是在"价格赌博",而且巴菲特持有一些股票,当价格上涨到价值以上抛掉的例子也很多:中石油、韩国浦项钢铁等等。所以此"长期投资"非真正的实际的长期投资,这里"长期"是企业低估的价格向――正常的价值――再向疯狂的高估值过度的时间,这段时间一般跨度较长,无法知道价值的回归需要多长的时间,因此要给投资以足够的实现价值的时间,所以以"长期"名之,但这段时间也可能很短:半年、一个月、甚至一天。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其实也是灵活的,比如他2008年四季度减持强生,在2009年一季度又再度增持了,2008年四季度减持康菲石油后2009年一季度继续减持,可以说他对于自己认为对的投资会坚持,但认为不对的投资会及时改正,在上市公司基本面改变时,他会坚决作出调整,而不是死抱着这家公司不放。"
三、卖出。再好的股票也不能承受60倍的PE,所以在PE60倍以上时不管什么股票,都应该适当减仓,尤其是当市场整体市盈率也达到了60倍以上,气氛如火如荼,就要考虑撤退了。价值投资:当价格远高于价值时就应卖掉,不然就是赌博。
卖出时机:(一)、也是市场失效:大盘的温度火热,整体出现高估。看企业当时的市盈率和大盘市盈率,若大盘市盈率低,则企业PE再高也一样可以忍受,但是这种情况也较少,因为这时市场上肯定有更好的投资标的,这时竟应该抛掉高估值的股票,买入被低估的企业。
但是这时卖出一定要注意了:1. 因为对企业业绩的主观判断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好的的企业总是能给予投资者意外惊喜,基于中短业绩预测值的阶段性减持,面临低估业绩而做出错误选择的风险。苏宁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连续几年100%的利润增长率,几乎每次都超越市场最乐观的业绩预测。另一成长典范茅台也同样常常出乎意料地带给投资者意外的惊喜。
2.一定是找到了更好的适合投资的企业,但切记:所谓的好不是投资企业当时的PE低于要卖出企业的PE,而是真的价格远低于其价值,同时一定要和目前的个股具有相当的成长性,否则起初的低估很快就会被成长弥补,最后搞个得不偿失,还不如当乌龟是最好的选择。
3.为什么PE到60-70倍左右要减仓,如果一个公司每年净利润增长率为30%(从长期来看,这已经是很高了,保守应在20%左右),PE=60时,3年后PE=27.3;PE=70时,3年后PE=31.86;3年的时间可能发生很多故事,中国牛市也不可能有3年之久,再加上PE在高位时候,也许牛市马上就结束了,如果反转到了熊市,大盘的PE=20左右的话,股价随之而来的就是暴跌,而且更郁闷的是:企业增长了三年后,价格还是要比PE=60时要低很多。
典型的例子:可口可乐,1999年峰值时市盈率68倍,根据可口可乐的增长率很容易得出结论,要回到合理的20倍市盈率,至少要五年以上的时间。巴菲特选择了持有,结果七年过去了,股价由峰值的100美元跌到现在的48美元,期间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损失不可谓不大。巴菲特也承认当时犯错了。国内也有相似的例子,云南白药2001年股价峰值为24.7元,市盈率为67倍,两年后跌至13.6元,到05年才回到01年股价峰值。茅台酒,2007年股价峰值在200元以上,市盈率也在60倍以上,但就是因为茅台酒的预期增长太明确了,让投资人觉得即使高价高估值买入,但是随着企业业绩的增长,高估值慢慢会降到合理程度,大不了股价在这段时间横盘而已,但是现在抛掉,就很可能错过几年后股价的上涨。有两点投资人没有想到:1、股价是不可能横盘很久的(牛市不会长期存在下去),会以暴跌的形式将高估值慢慢平抑的。2、即使不暴跌,但是失去的是3年多时间的机会成本。3、未来收益的增长谁也不能确定,万一这段时间收益降低了怎么办。所以在这个时候,价格已远大于价值,真正的价值投资会卖掉的。
但是还要想到,如果一个企业刚刚开始发展,有一个好的模式,也许在开始5年左右,净利润会爆发式的增长,例如:苏宁,开始的几年净利润增长率都在100%左右,但是只是在开始,如果店面布局完成,估值会迅速下降,长期增长率还是在30%以下。
(二)、企业的PE和大盘的PE都在高位,这样的情况较多,一般至少在40倍以上,这是最最要注意的是不能再进入市场了,要考虑慢慢撤出了。如果能够深刻的了解几个行业20几个公司近10年左右关于业绩、主导产品价格、股票价格波动方面、以及当时股市状况,则根据所了解股票的价格和现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两个方面,对现在该不该出手就会心中有底。

安全边际+成长股+特许经营权

《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人》――《如何选择成长股》――巴菲特
格林厄姆奠定了安全边际理论,费雪创立了成长股理论,巴菲特则解决了如何高效准确地选择优质股票。
个人认为格林厄姆的安全边际、费雪的成长股、巴菲特的特许经营权同等重要,三者都是巴菲特理论的根基,缺一不可。安全边际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其他二者则是长期稳健获得高回报的最关键因素。
对不同企业安全边际的重要性略有不同,确定性高的优质企业,安全边际可以排略后的位置(仍然十分重要,后一点只是相对而言),而对于其他企业则应该永远是至高无上的位置。"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的企业,比用低廉的价格买入平庸的企业要好得多"。
"格林厄姆奠定了安全边际理论,费雪创立了成长股理论,巴菲特则解决了如何高效准确地选择优质股票"。巴菲特喜欢护城河内极美丽的城堡,并且高效准确地指出什么样的城堡才美丽、什么样的护城河才坚固,即指出了什么才是为股东赚钱的企业、赚钱的事业怎样才能不受干扰地安全进行。费雪将竞争优势作为安全基础,企业成长即赚钱实现。格雷厄姆认为只有折价才能保证安全,价值回归就是赚钱的过程。
"安全赚钱"好像就是他们的共同点!三位前辈的经验加起来就是一部百年证券史,他们以各自不同视角简单精确地提练出一套完善的安全赚钱方法。从方法上看,巴菲特的确更像费雪,但从方法的渊源来看,"安全地赚钱"是巴菲特在格雷厄姆师傅处学来的。
企业要安全地赚钱,投资人也要安全地赚钱。(价值)投资理论要发展,也是在安全赚钱原则下做文章。有了"安全赚钱"原则,那么要不要等到4折才买、高估卖不卖、持股要不要长期等等令价值投资者头痛的问题就容易回答了(尽管如何回答也是很个性化的)。因为这些问题已经由原则层面下降为具体的方法层面。
优秀成长个股(投资标的)和安全边际两方面孰轻孰重、时间顺序前后:安全边际不一定是价格回落才产生的,也可以是价值增长产生的,所以关注四季度,因为优秀的成长个股由于后一年业绩折现率的下降,价值出现上升,而此时股价还维持在当年的估值位上,此时就出现了安全边际,下手即可。或者就是等待,等待市场恐慌性下跌或者企业犯错:巴老等了几十年以14.5倍的PE、5倍的帐面资产值买入时(当年每股收益是0.36美元,买入均价5.22美元、每股净值是1.07元),以及他等待运通发生丑闻后买入。
安全边际原则的精髓:要求一定的安全边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和公司经营的因素非常庞杂。而相对来说,人的预测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很容易出现预测失误。有了较大的安全边际,即使我们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有一定误差、市场价格在较长时间内仍低于价值、公司发展受到暂时的挫折,都不会妨碍我们投资资本的安全性以及保证我们取得最低程度的满意报酬率。而就操作的层面而言,阶段性的仓位比例控制也可以视为运用安全边际的辅佐手段。
两者皆可得的情况下个人再说说两者的关系,个人认为两者都是同等重要的,投资,体系也,短板效应决定投资标的和投资价格(也可以理解为选股选时)是同样重要的,如果在巅峰买入可口可乐那到现在还是负收益,安全边际包括的也不仅仅是安全,还包括超额收益和投资时机,唯一要区分的应该是操作从两者的顺序,应该是先确定投资标的,然后等待安全边际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