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6日星期日

理财赚钱:15条中国人不熟悉的投资理念

在投资市场上,永远是想投资的人多过已经开始投资的;收益少的永远多过收益高的;投资失意的永远多过点石成金的;你你我我永远多过索罗斯、巴菲特。
为什么他们赚到钱?那些财富像长眼睛一样,飞奔着聚集在那些少之又少的人手中。他们怎么赚到钱的?资本市场创造的神话使平民也能成就梦想。我们要怎么赚到钱?没有人能再次成为巴菲特、索罗斯,就如同你无法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一般,财富是无法复制的,但关于获得财富的理念是可以学习的。
要先成为有钱人"、"负债有益"、"长期投资风险并不低""有责任的人买保险"……这15条理念不是今天才产生,它存在于资本市场多年,只是,你从未正视它,而那些攫取到财富的人们,"恰巧"听说过。这些中国人现在还不熟悉的理念,勾勒出一张张财富的地图,你可以借助它找到财富宝藏。
理财赚钱:15条中国人不熟悉的投资理念
理念1 成为"有钱人",第一步就得先"有钱"
在台湾,一个拥有1000万元存款的小富翁,只要把钱以年息4%放定存,一年光是利息收入就有40万元,月薪3万元的小上班族,就算不吃不喝辛勤工作一整年,也存不足这个金额。
赚钱之道,上算是钱生钱,中算靠知识赚钱,下算靠体力赚钱。
钱是永远不知道疲倦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驾驭它。很多人都知道"以钱滚钱,利上加利",却没有多少人能体会它的威力。先别以为"钱生钱"需要高超的投资技巧和眼光,更别以为所有有钱人都很会这一套,因为就算最不会理财的富翁,财富累计的速度也远远超过穷人的想象。
正如台湾"早安财经"总编辑举的例子,在台湾,一个拥有1000万元存款的小富翁,只要把钱以年息4%放定存,一年光是利息收入就有40万元,月薪3万元的小上班族,就算不吃不喝辛勤工作一整年,也存不足这个金额。这还只是最不会赚钱的富翁,倘若和巴菲特一样,把钱用来投资每年平均报酬率为30%的工具,几乎每隔3年存款就会增加1倍,富者越富,一般人更是望尘莫及。
那么,"要成为有钱人就必须先有钱",这句话听起来矛盾,却指出了穷人最难以下咽的事实:
假如你对于增加收入束手无策,假如你明知道收入有限却任由支出增加,假如你不从收入与支出之间挤出储蓄,并且持续拉大收入与支出的距离,你成为富翁的机会微乎其微。
那如果想成为"有钱人",又没有那么"有钱",该如何是好?上述中积累财富属于必备动作,而另一件必须作的事情就是:增加钱累积的速度:找到一项不错的投资,能两倍于市场均值。
理念2 收入与支出:高收入不一定成富翁,真富翁却会低支出
任何人违背这条铁律,就算收入再高,财富再傲人,也迟早摔出富人的国界,一旦顺应了这条铁律,散尽家财的富人也可东山再起。
普罗大众之所以羡慕富翁是因为在想象中他们可以享受更精致的生活甚至挥金如土,但如果真正进入富翁的世界,却发现成功的富翁,很少挥金如土。相反的,他们往往有"视土如金"的倾向。
美国研究者史丹利Thomas Stanley和丹寇William
Dank曾经针对美国身价超过百万美元的富翁,完成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们发现:"高收入"的人不必然会成为富翁,真正的富翁通常是那些"低支出"的人。这些被史丹利和丹寇调查的富翁们很少换屋、很少买新车、很少乱花钱、很少乱买股票,而他们致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长时间内的收入大于支出"。
在美国另外一项对富翁生活方式的调查中,我们也毫不惊讶的发现,他们中:
大多数人时常请人给鞋换底或修鞋,而不是扔掉旧的;
近一半的人时常请人修理家具,给沙发换垫子或给家具上光,而不买新的;
近一半的人会到仓储式的商场去购买散装的家庭用品……
大多数人到超市去之前都有一个购物清单。这样做不仅会省钱,可以避免冲动购物,而且,如果有清单,他们在商店购物的时间就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他们宁愿节约时间用于工作或与家人在一起,而不愿在超市胡乱地走来走去。
这个结论看来再简单不过,却是分隔富人和穷人最重要的界限,任何人违背这条铁律,就算收入再高、财富再傲人,也迟早摔出富人的国界。任由门下三千食客坐吃山空的孟尝君、胡乱投资的马克·吐温,当然还有无数曾经名利双收却挥霍滥赌乱投资的知名艺人,都是一再违背"收入必须高于支出"的铁律之后,千金散尽。更妙的是:一旦顺应了这条铁律,散尽家财的富人也可东山再起。
如王尔德那句精辟的话—唯一的必需品就是非必需品。
法国小说家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虽然对致富一事毫无建树,但对如何花钱,却有独到的看法。包法利夫人出身贫穷的农家,从下就中了爱情小说的毒,认为爱情不存在于寻常人家,而是贵族生活的产物。为了得到爱情,她必须跻身于一个有"盛宴、马车和庞帕德尔式挂钟"的世界。
爱玛长大后嫁给了镇上的包法利医生,婚姻生活贫乏无趣,离小说中的爱情相去甚远。为了购买昂贵的信封和信纸,模仿流行杂志里的贵妇化妆、为了高级的绸缎礼服、为了巴黎的奢侈品,在爱玛不停地举债、赊欠下,包法利先生的祖产赔光了。爱玛因为还不出钱来,自杀了。摊开包法利夫人的收支平衡表,那些血淋淋的数字,不也控诉着我们平日血拼的暴行?那些来自包法利先生的哀鸣,听起来不也十分熟悉?在今天,像包法利夫人这样勇于消费的女性不但不会自杀,反而成为时髦女性的表率,都要感谢广告的全面胜利和20世纪发明的信用卡。
在削减开支和努力提高现有生活水准之间,现代人多数会选择后者。他们永远都想要更好的车、更大的房子、更高的薪水。而一旦得偿所愿,他们很快就又变得不满足。学术界将之称为"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ation)或是"快乐水车"。当升职或是新房新车带给我们的兴奋逐渐消退时,我们又会开始去追求别的东西,如此周而复始。
理念3 负债有益
释放一部分现金,利用投资的回报率抵消负债的利息
没有负债么?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反而证明你对你的生活是不负责任的。为什么不想想,负债和投资其实是伙伴呢?
中国人觉得,欠着钱过日子,心里总是有负担的,但不欠债的生活只有这样的可能—挣多少钱就只能过多少钱的日子;把收入都用于生活、消费,没钱投资,错失取得高额回报率的机会—永远为生活奔忙。
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适度负债,释放一部分现金,利用投资的回报率抵消负债的利息,负债不但没压力,还会因为进行了合理投资而变得"引人入胜"。
做投资决策时,要意识到,当投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息率时,负债是利用别人的钱赚钱。
理念4 不要让你和你的钱之间隔着别人
基金顾问或者保险业务员,他们也在你身上榨取了不少的"过路费",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去应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想些法子绕过他们你和你自己的钱有多远的距离,很多人都会反问:难道不是步行去ATM的脚程吗?
当然!但短短这条路上也有不少人要收过路费,他们可能是你最信赖的理财顾问们。收费标准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站在你和你的钱之间。
在你和你的钱之间 你要支付的费用 NOTICE
(表中的数据因为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服务而变动,仅供参考)
保险业务员 20%-60%/ 每个单子
股票经纪 0.27%/ 每笔交易
基金客户经理 1.5%
理财顾问 800-10000/ 年
操盘手 20% 以上的利润
如果你和伯克希尔股东处在一个境地:公司表现依旧出色,但股东却经受了一连串自己招致的伤害,失去了很多本来应得的投资回报,那么你可以听听巴菲特的说法:假如你和你自己的钱之间隔着一帮顾问,你将付出重大代价。
很久以前,艾萨克·牛顿爵士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这些都是天才的成就。但牛顿的天才没有延伸到投资领域:他在南海公司泡沫(south
sea
Bubble,1720年在英国发生的一起对南海公司股票过度投机现象中损失了一大笔钱。后来,他解释说:"我能算出恒星的运动,但算不出人类的疯狂。"若不是这次损失让他深感受伤,牛顿或许会继续探索,发现第四运动定律:回报随运作的增加而减少。
如同牛顿定律必须在普通低速的环境下适用一样,股神的"摩擦成本"论也有其适用的条件。如果你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跟着巴菲特,或者没有选到势头不错的股票,那你势必要依赖几位"热心肠",虽然他们的频繁操作可能降低平均盈利水平,但至少他们能教你识别哪些是蓬勃发展的"伯克希尔",哪些是垃圾。
同样的道理是否能沿用在其他领域呢?比如,基金顾问或者保险业务员,他们也在你身上榨取了不少的"过路费",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去应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想些法子绕过他们—比如,网上申购,否则,还是和阻隔你和你的钱之间的人成为朋友吧。
理念5 长期投资的低风险性是个谎言
通过长期持有,你的收益多半不会波动太大,问题的关键在于,并非所有的投资都适合长期
不管是理财经理还是基金广告,无一例外地向我们宣导:你想不赔钱吗?长期投资吧。仿佛每一项投资只要沾上"长期"二字,利润就会滚滚而来。
如果私心一点考虑,每个投资公司都想有稳定的长期的利润来源,方法之一就是鼓励投资者把钱长期放在账上,20年以上的养老保险会让保险公司毫无成本筹到一笔资本,而5年以上稳定的投资会让基金公司获得稳定的1%收益率,倘如这个基数是10亿,基金公司坐地收钱1000万。"心肠不错"的证券公司就决不会鼓励股民长期投资—–盖因他们是按交易量收费。
看上去长期投资的确会让投资公司的风险降低,但对于投资者也是如此吗?
长期的投资能减低风险
长期性的投资能够降低风险,要衡量一项投资的风险,方法之一便是衡量它的"变动性",即其价格相对于长期均价的波动有多大。而通过长期持有,你的收益多半不会波动太大,而会更趋近于它的长期均值。
长期持有投资将降低负收益的可能性
投资期数目 1年内负收益 6年内负收益数 10年内负收益数 16年内负收益数 BY
THE NUMBERS
持有期越长,出现负收益的可能性也较小 ,可使投资者避免市场的风险
理念6 多数投资者都无法跑赢大盘
大势向上时,投资者未必会买入最"牛"的那只股,或者是未必会在最牛的价位卖出,而此时大势上涨已经抬高了整个市场的盈利基础在全球的投资机构中,90%的机构跑不赢大盘。这个结果可能会让你吃惊,但数据能说明一切,在股市上,能一直赚到钱的,永远是少之又少的那一部分人。
台湾股市从1967年初100点—1986年800点—1996年8月6200点,30年62倍的上涨幅度绝对是个大牛市吧?但是统计表明27%的投资者绝对亏损,78%(含亏损者)没有超越市场平均收益,也就是说只要买指数基金,你就可以领先78%的投资者。
沪深股市2000年全年上涨51.75%,统计表明二亏二平六盈,也就是说40%是亏损的(因为投资有机会成本,你存钱该有利息啊)60%盈利的投资者中又有多少超越了指数的上涨幅度不会超过12%。
美国股市的数据表明:作为专家级的基金不过而已。15年周期(83年~97年)85%的基金没有跑赢大盘指数,35年周期(62年~96年),在续存的基金中只有34只战胜大盘!

根据同升阁的统计分析,他们的客户都是有情绪周期的,即使再大的黑马,如果在买入两个月内没有启动,而同期市场出现活跃个股的话,99%的客户都会把黑马股票提前抛出;此外,还有90%以上的投资者不会在当期盈利后撤出股市,客户的资金会一直停留在市场,只是从一类股票转到另一类股票而已。
这样两个操作习惯可能导致两种结果:
1、当你抛出手中的"黑马"去追白马,白马已经涨到了合理的价格区间,失去了大幅获利的机会,这时,热点转移,你前期抛出的"黑马"开始启动,股价迅速攀升。如果此时重新买入,这个操作过程中,损失的是时间、交易手续费和应有的利益空间。
2、在一只股票上赚了钱,不代表能在所有的操作中取得收益。
正是由于这两个特性,决定了在股市中操作时,大势向上时,投资者未必会买入最"牛"的那只股,或者是未必会在最牛的价位卖出,而此时大势上涨已经抬高了整个市场的盈利基础。
简单的逻辑分析就能让人一目了然
在计入成本之前,投资者总体的回报率与大盘一致;在计入成本之后,投资者总体的回报率就要逊于大盘了。实际上,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它们的投资回报率落后于大盘的部分就是他们的投资成本。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没有机会跑赢大盘。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你不但要智力超群,而且还要成功克服投资成本的影响。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在长期内持续跑赢大盘。
切记,跑赢大盘,即在上涨周期你的组合明显强于大盘,而在下跌期内你的亏损明显小于大盘。评估是否跑赢大盘,要在整个行情结束后,计算这一个运行周期的平均数据,不能听信分析师抽出的一小段时间内的数据对比。
REASON 跑不赢大盘的原因
1RESULT 追不到白马反丢了黑马一次赢利
2RESULT 不代表一直赢利结果
理念7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把你的财产看成是一筐子鸡蛋,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万一你不小心碎掉其中一篮,你至少不会全部都损失。"这是经典的鸡蛋篮子论述,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1one side 马克维茨派 正方言论
资产分配,是一个关键性的投资概念。他的含义是:把你的财产看成是一筐子鸡蛋—然后决定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一个篮子,另一个篮子……万一你不小心碎掉其中一篮,你至少不会全部都损失。
马克维茨派认为:关注单个投资远远不及监控投资组合的总体回报来得重要。不同的资产类别,例如股票和债券,二者之间可能只有很低的相关性。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表现彼此关联不大。如果你有很多项投资,你就会看到他们的表现一年和一年差别很大。比如,有的年头股票表现不佳,债券表现出色,就像已经过去的2005年一样。而今年的情况正相反,我们看到了疯狂的股市和隐忍的债券市场。
鸡蛋必须放在不同篮子的主要目的是,使你的投资分布在彼此相关性低的资产类别上,以减少总体收益所面临的风险。
以上这句话也许有些晦涩,但相信大多读者会对以下这个例子有些感觉。
假设在1999年到2003年期间,把1000美元投资在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上得到了正收益。但如果这1000美元完全投资在股票上,则很可能带来负收益。
更重要的是,多样化投资组合的波动性更小:在此期间,上方的线条一直更接近1000美元的基线。也就是说,在整段时间内,多样化投资组合的价值不像全股票投资组合的价值变动那么大。想想黄金类股。是的,它们的走势十分不稳定。但是由于黄金类股在其他投资遭遇重挫时往往会逆市上扬,因此,把该类股加入投资组合中能够降低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
如果要为鸡蛋放在多个篮子理论作一个结案陈词,我们会从"鸡蛋易碎"也就是风险的角度入手:如果你把全部家当都押在一项资产(比如一栋房产或是某家公司的股票)上,那么你就会在市场波动面前变得无比脆弱。如同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惨痛教训——亚洲许多公家的房地产和股票都大幅贬值,把所有投资都放在上面的人损失惨重。
这对投资界最着名的比喻来源于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马克维茨。
2the other 巴菲特 反方言论
投资大师会首先从赚钱的角度考虑,如果你错过这个机会,你将少赚多少钱。
实际上,除了在面临系统性风险时难以规避资产缩水,分散投资的另一个不足在于,这种投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产组合的利润提升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为10元的初始资金,股票价格均为1元,组合A由10只股票组成,每样股票买一股;组合B由5只股票组成,每样股票买两股。
假设这些股票中,组合B的五只股票,组合A也都购买了。其后这五只股票价格翻番,而其他的价格没有变化,则组合A、组合B的收益率分别为50%和100%。很显然,由于组合A投资过于分散,那些没有上涨的股票,拉低了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
斯坦利·德鲁肯米勒是接替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管理人。有一次,斯坦利以德国马克做空美元,当这笔投资出现盈利时,索罗斯问:你的头寸有多少?
"10亿美元。"斯坦利回答。
"这也能称得上头寸?"索罗斯说,"当你对一笔交易有信心时,你必须全力出击。持有大头寸需要勇气,或者说用巨额杠杆挖掘利润需要勇气,但是如果你对某件事情判断正确,你拥有多少都不算多。"
还有一个更加可靠的理由支持:如果你的钱并不多,分散它有意义吗?
3statements 结案陈词
鸡蛋和几个篮子,都谈不上问题的关键。这个寓言只是告诉你:如果你只是希望冒最小的险拿到最大的收益,那么,多放几个篮子吧——这种方法适合稳健的你!但如果你对这个大机会绝对自信,并致力于大捞一笔,那碎鸡蛋也不会让你难受。
理念8 赚大钱的唯一途径就是少冒险
风险是什么?有风险是因为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YES 赚大钱的唯一途径就是少冒险
NO 赚大钱 冒大险
包括很多想当然的学者。在一次管理研讨会上,学者们一个接一个的宣读了有关"企业家性格"的论文。他们彼此之间分歧极大,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企业家有很强的风险承受能力,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家都乐于冒险。在会议行将结束时,听众中的一名企业家站起来说,他对他听到的东西感到吃惊。他说作为一名企业家,他会竭尽全力回避风险。他还认识其他的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但在哪里都很难找到比他们更厌恶风险的人。
成功企业家厌恶风险,成功投资者也是一样。规避风险是积累财务的基础。与学者们的论调截然相反的是,如果你去冒大险,你更有可能以大损失而不是大盈利收场。正如本世纪最出色的两位投资家所言:
乔治·索罗斯认为在金融市场上生存有时候意味着及时撤退;
沃伦·巴菲特则断言,如果证券的价格只是真正价格的一个零头,那购买他们毫无风险。
事实上,在"少冒风险"上我们的确做得不错。具体表现在:嗅到一丝风险便马上撤出;绝不沾染带风险的游戏;理财顾问随时可能因为3%的损失被骂得无颜存于世。当然,这也在每天清晨购买国债的长队中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避免赔钱"深入人心,所以当投资者被问及"如果将保有资本放在第一位会怎么想时",大多数人都表现了一种消极的态度,也就是"我最好什么也不做,因为我有可能赔钱"。但如果什么都不做,你又如何赚到大钱呢?
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理论的怪圈。常识教我们:一份风险一份回报。利润和损失是相关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要想得到赚1000元的机会,你就必须承受失去1000元的风险。
认识风险
风险是什么?有风险是因为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1992年,当索罗斯用100亿美元的杠杆做空英镑时,他是在冒险吗?对我们来说,他是在冒险。我们容易根据自己的尺度来判断他的风险水平,或者认为他的风险是绝对的。但索罗斯知道他在做什么。他相信风险水平是完全可管理的,他已经算出,即便亏损,损失也不会超过4%,"因为其中的风险真的非常小"。
我们普通人肯定不可能像索罗斯一样,对投资风险有如此精当的估计。这意味着我们如果不能控制风险就不进行投资了么?换一个方式,我们可以在通往投资的流程上控制风险,比如,找一个可靠的顾问或者基金,把对投资的模糊认识转移到对人的把控上,委托他们去寻找低风险的机会,同样是对这条铁律的活学活用。
理念9 家人也许是你最大的财务负担
以20年为期,麦当劳这个项目可以在5年就收回成本,而抚养孩子更像是公益之举。
毫无疑问,你很清楚养育孩子、供他们念书要花多少钱。但家庭开支往往不止于此。如果你的成年孩子或者你退休的父母财务上出现了问题,你可能还要向他们伸出援手。让我们通过现金流量计算一下抚养小孩的成本。
麦当劳的加盟费用大约为250万,有效期10年,一般从第一年就能开始收入,大约平均年净利润为21万,用最简单的模型计算,这项投资在这20年间给投资者带来了8.4%的收益。加盟麦当劳20年里给投资者的收益:
8.4%
如果从财务上分析,小孩是父母的一项投资,我们来看看这项长期投资的收益率如何:
以20年为期,麦当劳这个项目可以在5年就收回成本,而抚养孩子则更像是公益之举。当然这个说法未免冷血,大多数读者会反驳:小孩是一个家庭最甜蜜的负担。
理念10 信用操纵你的现金流
在美国,通过买房子就能证明:一个好的信用,至少值2万美元
信用其实是一笔看的见、算得出的现金。
西方"信用"(CREDIT)这个词是纯经济学概念。它表示价值交换的滞后产生的活动,信用主要体现为商业领域和个人流通领域的赊销行为。现代经济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可以称为"货币经济"或"
信贷经济"。
在东方思想中,信用更多地加入了社会学概念,表示道德。松下幸之助说:"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一样事物,一旦成为"无形",就容易幻化为每个人心中不同的标准,不论它是财富还是毒药。
所以,接下来,我要想您展示的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算得出的信用的价钱。
在美国,帮助银行作贷款决策的有一个"费伊公司信用分"(FICO),这种统计模式中包括五项基本信息评定分数:付账历史(包括按时或延误、破产记录等)、有待偿付的债务(包括信用卡额度的利用率)、信用历史(开账户时间的长短)、新贷款申请的查询次数和使用的信贷种类。打分范围在325分至900分之间。
信用分对消费者的用处显而易见——开设账户、安装电话、签定电话、签发个人支票、申请信用卡、购买汽车和房子,都需要这个信用分。比如说买房子,买主一是要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二是要交首付款,信用分高不但可以轻易获得贷款,利率也低一些,而且可以只交10%或不交首付款。信用差的利率要高一些,首付款可能要交30%甚至40%。
根据互联网的搜索结果显示:近年来美国的新建房屋的平均售价是28万美元,按30年期住房抵押贷款利率最低5.5%,最高5.8%计算,一个信用良好(零首付、按最低利率支付)和一个信用分非常低(40%首付、最高利率)的人,同样购买一套房屋,30年间的支付差超过24154美元,而且,第一年内的支付差超过112800美元。而且,如果首付款是通过短期利贷获得,这一差距将会更大。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好的信用,至少值2万美元。
把这笔账算的细致一点,在第一个支付年度,一个好的信用可以一次性释放最多超过10万美元的现金流。这意味什么?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平均年收益超过15%,表现好的基金,收益率可以维持在30%左右,买一只这样的基金,10万元的年收益为3万元。即使考虑到基金收益受各种变化影响,比如说市场不好、你选了一只表现很糟的标的物,根据近年的统计数据,年收益也能稳定达到8%,按照5.8%的贷款利率算,投资溢价超过2%。
这个故事并不是只可能发生在美国。在国内,截至今年年初,被收录进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人数是3.4亿,记录的信息包括贷款情况、信用卡使用,将来还会涵盖社会保障、银行账户、公积金账户甚至水电煤气费信息。
这意味着,不久后,你可能通过信用获取贷款,无需抵押就能获得你梦寐以求的现金流的解放。
理念11 只按自己的方式做投资
按自己的方式投资的好处就是,你不必承担别人的不确定性风险,你的分析师如果确信无疑的话,他会自己操作去赚那笔钱。
罗杰斯从来都不重视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家。他认为,这些人随大流,而事实上没有人能靠随大流而发财。"我可以保证,市场的大多数操作是错的。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抛开羊群心理。"
投资之初,该听谁的,不听谁的?这是个问题。
一位名位罗杰斯的投资大师说——"我总是发现自己埋头苦读很有用处。我发现,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图,而不是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
100个人有100种投资理念,如果每个投资分析师的话都可能对你产生影响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谁说的也别信,靠自己做决断。
按自己的方式投资的好处就是,你不必承担别人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不用为不多的盈利支付不值那么多钱的咨询费用。你的分析师如果确信无疑的话,他会自己操作去赚那笔钱,而不是建议你买入。
投资都经历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叫作道听途说。每个人都希望听别人建议或内幕消息,道听途说的决策赔了又不舍得卖,就会去研究,很自然的倾向就是去看图,于是进入了第二阶段,叫作看图识字。看图识字的时候经常会恍然大悟,于是第三个境界就是相信自己。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相信别人永远是半信半疑,相信自己却可能坚信不疑。
我相信,这样的说法与传统的投资理念——不要把钱投入到不熟悉的领域去——是不合拍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
市场永远是错的
投资所经历的三种境界:道听途说—看图识字—相信自己
理念12 如果你是个有责任的人,请买保险
关于购买多少保险这一点,没有标准的答案,但如果追根溯源,你承担的责任多大,保额就该多大。
在中国,怎么样才是有责任的人?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将全部工资交给老婆打理,晚上十点之前回家,周末与家人共度,抑或更大多数的答案将责任感与"对付诱惑"绑定在一处,但鲜有人意识到:所有有责任的人必须买份合适的保险。
这个责任感源自于一个假设:如果你不幸罹难,你的家属怎么办?你是否为她(他)们想好了足够的退路。所以购买寿险的主要原因是保护你和依赖你的人。万一上面不幸的事情发生,而你再没有能力或机会保护他们的时候,保险公司可能会站出来扮演你在财务上的角色,至少能为陷入经济困境的家人减少痛苦。
而同样的逻辑也为你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是否该为孩子购买保险?显然在这些脆弱的小生命肩上尚未烙下"责任"的痕迹,相反,它们时时刻刻依赖着你,你需要给自己买份保险的理由远远超过给孩子。
关于购买多少保险这一点,没有标准的答案,但如果追根溯源,你承担的责任多大,保额就该多大。
理念13 看收入,别看"领子"
你是否过的幸福取决于你的收入水平,不取决于那个"领子"的颜色。
对受过12年学校教育的美国人来说,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个黄金时代,他们可以在一家有工会的工厂或行业谋得一分差事,挣得一分不错的中产阶级工资。而后伴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真正开始获得回报。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开始超过高中毕业生的收入,超过幅度逐年增加,收入差距随之迅速扩大。在现在的中国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
显然,中国新近毕业并且没有找到工作的几百万大学生并不同意这种说法。
再来看看这种现象更加明显的美国。根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的经济学家lawrence
mishel和jared
Bernstein的思路,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年收入降低了5.2%,而高中毕业生的这一收入数字却上涨了1.6%。简单来看,受到威胁最大的职位,现在已不再像继十年前那样是在工厂上班的只有高中教育程度的蓝领工人,而转向了那些受过大学教育的案头工作人员。
理念14 通胀、税收和成本是投资者的三大敌人
多数交易可能都会涉及佣金或是税金,甚至有可能两者都涉及。
在你下一次进行交易前,一定要仔细、认真地考虑。
把钱投入到一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之前,有么有考虑一个问题,风险在哪里?赚钱的障碍是什么?
实际上,如果将通胀、税收和各种成本因素都考虑进来,你会发现自己有些投资组合根本就不赚钱。
比如,在美国购买一个投资债券的共同基金,收益率为5%,如果基金的年费是1%,你的收益率就会降到4%;如果你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政府还要从这些收益中提走1/4,这样收益率就降到了3%;要是通货膨胀率恰好又是3%呢?可以这么说,至少税务机关和你的基金经理是赚钱的。
当你卖出一种投资,而买进另一种投资时,你的回报率不一定就会因此提高。但是,改变却一定会带来成本。当然,如果你在一个退休账户中买进和卖出免佣金的共同基金,那就另当别论了。而其他多数交易可能都会涉及佣金或是税金,甚至有可能两者都涉及。因此,在你下一次进行交易前,一定要仔细、认真地考虑考虑。
投资者的三大敌人:通胀、税收、成本
理念15 理财尽早开始
年轻人的眼里,养老似乎是遥远的事。但年轻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养老金收入将远不能满足我们的生活所需。退休后如果要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在基本的社会保障之外,还需要自己筹备一大笔资金,而这需要我们从年轻时就要尽早开始进行个人的财务规划。
退休规划是贯穿一生的规划,为了使老年生活安逸富足,应该让筹备老本钱的过程有计划地尽早进行。社保养老,企业年金制度,以及个人自愿储蓄,是退休理财的金三角。
筹备养老金就好比攀登山峰,同样一笔养老费用,如果25岁就开始准备,好比轻装上阵,不觉有负担,一路轻松愉快地直上顶峰;要是40岁才开始,可能就蛮吃力的,犹如背负学生背包,气喘吁吁才能登上顶峰;若是到50岁才想到准备的话,就好像扛着沉重负担去攀登悬崖一样,非常辛苦,甚至力不从心。同样是存养老金,差距咋这么大呢?奥妙在于越早准备越轻松

买卖股票前要做的基本功

许多人买股票,是眼盯着大盘和个股曲线,至多是看一会F10,而不愿意做基本的功课,买卖时又容易受心理冲动的驱使,控制不了自己的的情绪。
对一个买卖股票时容易受心理情绪影响的人来说,在买卖时认真填写下面这张表,仔细评估一下要买入的公司股票,是一个控制冲动的好办法。这是我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给大家参考,见下图。



释:3、公积金分资本公积金和盈余公积金。公积金:溢价发行债券的差额和无偿捐赠资金实物作为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从偿还债务和的税后利润中提取
10%作为盈余公积金。两者都可以转增资本。每股公积金就是公积金除股票总股数。公积金是公司的"最后储备",它既是公司未来扩张的物质基础,也可以是股
东未来转赠红股的希望之所在。没有公积金的上市公司,就是没有希望的上市公司。公司年度利润有以下分配原则,首先提取资本公积金,大概要提30%左右,还
要提取公益金,大概5%左右,还要提取坏账准备,具体数额不详,公司不能把每股利润全部分掉。只能稍微意思一下,除非公司确实具有高成长性。如果公司确实
具有高成长性的话,公司会用资本公积金转赠股本的。如果公司不自量力,硬是打肿了脸充胖子,不管自身能力,向股东用资本公积金大比例送股,也会使公司因此
走上不归路。也就是因此走上下坡路,从此而一阙不振。

4、每股未分配利润=企业当期未分配利润总额/总股本。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
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未分配利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二是尚未指定特定用途的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了企
业期末在历年结存的尚未分配的利润数额,若为负数则为尚未弥补的亏损。

5、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股本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
股东权益÷股本总额。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
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
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通常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

6、每股收益是将公司的净利润除以公司的总股本,反映了公司每一股所具有的当前获
利能力。必须注意三点,一是我国会计制度核算出的净利润,比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盈利数字通常偏高。要特别留意公司应收帐款的变化情况是否与
公司营业收入的变化相适应,如果应收帐款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的话,很可能一部分已计入利润的收入最终将收不回来,这样的净利润数字当然要打
折扣了。二是公司每年打入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否足够。如果这些资产的实际损耗与贬值的速度大于其折旧速度的话,当最终要对这些设备更新换代时,就要付出
比预期更高的价格,同样会减少当前实际的盈利数字。三是必须同时参照其净利润总值与总股本的变化情况。由于不少公司都有股本扩张的经历,因此还必须注意没
时期的每股收益数字的可比性。公司的净利润绝对值可能实际上是增长了,但由于有较大比例的送配股,分摊到每股的收益就变得较小,可能表现出减少的迹象。但
如果以此便认为公司的业绩是衰退的话,这些数字应该是可比的。不过,对于有过大量配股的公司来说,要特别注意公司过去年度的每股收益是否被过度地摊薄,从
而夸大了当前的增长程度。这是因为,过去公司是在一个比较小的资本基础上进行经营的,可以使用的资金相对目前比较少,而目前的经营业务是在配股后较大的资
本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仅仅从每股收益来看,目前的确有较大增长,但是这部分盈利可能并不是因为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造成的。比如,公司收购了一定公司,将
该公司的利润纳入本期的报表中,就很容易地使得每股收益得到增长。

7、P/E是Price/Earnign的缩写,中文称之为市盈率,是用来判断公
司价值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市盈率有静态和动态之分:
静态市盈率是指用现在的股价除以过去一年已经实现的每股收益,例如万科07年每股收益为0.73元(加权,未加权的每股收益为0.70元),4月18日收
盘价为20.30,那么静态市盈率为:20.30/0.73=27.80倍;
动态市盈率是指用现在的股价除以未来一年可能会实现的每股收益,但顺便提醒一下,未来一年的每股收益不能用一季度的业绩乘以4这样简单相加的方法,因为不
同公司不同行业,每季度的业绩波动往往很大,再以万科为例子:07年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09元,如果简单的四个季度相加,一年的收益也就是0.36元而
已,但实际年报披露出来的却是0.73元,这就是房地产行业特殊的年末结算准则造成的.
市盈率是用来衡量投资者通过现在股价投资,如果每年的每股收益都不变的情况下,收回成本的时间,27.80倍,表示的是需时27.80年,倍数越低,需时
越短,总的来说,市盈率是越低越好.
但是要留意,静态市盈率代表的是过去,参考意义不是很大,关键还是要看成长性,也就是动态市盈率;还有,不同市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是不能只靠用市盈
率的高低来判断其投资价值高低的,就算是同一市场,同一行业,不同公司,由于公司的基本面不同,市盈率的高低也不会一样,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所以前面才
说它是用来判断公司价值的常用的方法之一,而不是唯一。

8、ROE,即净资产收益率(Rate of Return on Common Stockholders' Equity
)的英文简称,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判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极大关注。分析师将ROE解释为将公司盈余再投
资以产生更多收益的能力。它也是衡量公司内部财务、行销及经营绩效的指标。ROE的计算方法是: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报告期末净资产。

9、市净率(P/B)也是用市场常用的估值方法,它是用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低市
净率的股票相对比高净率的股票具有更多的安全边际,但也是要分行业和公司的.还是以万科为例子,年报中显示它的每股净资产为4.26元,对应的市净率
为:20.30/4.26=4.76倍.而宝钢的年报显示每股净资产为:5.05元.以4月17日收盘价:9.88元来计算.对应的市净率为:9.88
/5.05=1.95倍;宝钢的市净率要比万科的市净率要低很多,那是不是就表示宝钢的投资价值就要比万科高呢?其实不是的,因为万科是属于轻固定资产型
的企业,它的净资产主要是存货,也就是土地和待竣工销售的楼盘,这些存货的流动性是很强的,价值也相对稳定(中国房价长期看涨).而宝钢的净资产主要是固
定资产(生产设备)和存货(钢材),生产设备这东西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就已开始折旧减值,一旦公司破产清算,实际价值会远低于帐面价值.存货中的钢材受市场
价格的影响很大,往往会急涨或急跌,当然了,它的流动性还是要比生产设备要好一些.所以在用市净率估值的时候用于同类公司的对比效果要好些。

10、每股现金净流量: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收入)减去流出(支出)的余额(净收入或净支出)与企业总股本的比值。公式表示为:现金净收入或净支出/总股本。

11、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则不同,根据业务活动的划分,通常分为经营活动,筹资
活动和投资活动,在这三类活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最为重要,因为它反映了企业通过实际经营活动,运用企业资源创造现金的能力,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就
是反映了企业运用每股资本创造现金的大小,这种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不同,它具有可持续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其他情形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活动的持续
所带来的稳定创现能力,通常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越好,当然在具体分析时还要考虑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引申参考:Wind资讯统计显示,4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
2007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5.99亿元;而去年同期,可比的4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7亿
元。万科A(000002)、招商地产(000024)、金地集团(600383)、保利地产(600048)四大上市地产开发商,2007年的每股经营
性现金流均为负值,并且均为各公司5年来的最低值。数据显示,万科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1.52元,招商地产为-4.74元,金地集团为-7.52元,
保利为-7.65元。
业内专家指出,房地产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负值越来越大,表明经营性活动的"含金量"越来越低,手头的现金也将日益紧张。这可能是由于购置土地等"扩张性"的支出大幅增加,而房屋产品销售的速度则没有跟上。

12、"自由现金流量等于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再减
去追加的营运资本和在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资本支出"。如果简单一点可以用:"自由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来定义,自由现金流的本质是
指再投资后还有多少剩余的资金因为公司需要保持生意继续兴旺,在某种意义上自由现金流是一个公司可以每年提取但不至于损害核心业务的现金。把销售收入和自
由现金流分开,它将告诉你公司的每一元钱能转换成超额利润的比例。如果一家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占销售收入的5%左右或更多,你就找到一台印钞机器了,强大的
自由现金流是一家公司有竞争优势的极好信号!!经营性现金流是指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现金流量,它告诉你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发生了多少现金,这是投资者要
重点关注的区域因为发生现金流量的动力--经营活动是最需要关注的如果一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减少了,可是他的利润却在增加,这时你就要提高警惕注意了公
司的经营情况很可能要恶化!!!作为投资者哪怕你什么都不看也要随时象鹰一样紧紧的盯着这两个现金流的变化趋势!!(自由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及摊销-
资本支出-流动资金需求-偿还负债本金+新借入资金)

13、一般是同行业上市公司前2名或同规模可比公司进行比较研究。

卢麒元:我们的货币叫人民

              全世界只有中国以人民的名义命名自己的货币。
              六十年前,开国先贤们很虔诚,他们将中国的一切财富归还给人民。理所当然,也包括了货币。共和国政府以中国共产党的信用为基础发行了人民币,中国人民欣然接受了人民币成为新中国的法币。笔者曾经撰文《人民币的信用基础》。笔者认为,人民币曾经是世界上最有信用和最有效率的货币。
              笔者在《人民币信用基础》中透漏了两个秘密:
              第一,人民币当中存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额国家财富(如土地)。一九七九年前的人民币的实质购买力是今天人民币的100倍以上。如果考虑潜在的福利附加值,人民币的币值应为今天人民币的200倍以上。那时候有1万元人民币比现在有两百万元要牛得多。
              问题是,隐含在人民币中的国家财富慢慢地不见了。
              第二,人民币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工具。资本主义社会有食利者阶层。食利的意思就是吃资本利得。这也就是"人民群众的资产性收益"。在金本位状态下,就算不是高利贷,复式的利息回报也是惊人的。那就意味着中国劳动者的劳动结余将形成他们的资产性收益。举例,三十年前存款10000元,现在至少应该拥有200万元。中国的中产阶级早就应该出现了。显然,人民币在最近三十年丧失了价值存储功能。
              问题是,存储在人民币中的劳动结余被悄悄地被转移了。
              转移者的小名叫通货膨胀,大名叫人民银行。
              经济学是科学。科学揭示真理。真理永远朴素。
              通货膨胀=超额发行货币=存款人财富减少=借款人财富增加。
              借款人收益=资本收益+货币贬值-利息。
              三十年货币贬值99%,意味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一生积蓄化为乌有;三十年通货膨胀100倍,意味着借产阶级已经成为超级富豪。
              三十年来,存款人是人民,借款人是老板。
              这就是中国的财富故事。这就是中国人的财富人生。
              于是,中国出现了借产阶级。借产阶级很快就会变成资产阶级。这就是房地产的秘密。
              笔者看到关于房地产的争论感到可笑。真正操纵房地产价格的当然不是地产商,当然更不是地方政府。真正操纵房地产价格的是央行。央行的方法非常简单:加速通货膨胀!想起来有点儿滑稽,不停地替人民印钱,不停地帮老板借钱,不停地给人民通胀。于是,房价就象插上了翅膀。
              德国经济学家希梅尔说过:纸币是道德的产物。笔者再作一点延伸:纸币是道德的尺度。纸币可以充分体现铸币者的道德取向和道德水准。道德才是信用的根本之所在。任何金融理论和金融技术一旦脱离道德约束只能成为骗术。
              人民创造的财富到哪里去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存款价值到哪里去了?
              谁同意的?谁批准的?谁操作的?我们的货币,人民币,三十年贬值99%!而且,还将加速贬值!
               笔者曾经著文《伤于财政毁于金融》。笔者认为,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无不是伤于财政而毁于金融。
              新中国的建国者们意图超越大明、晚清、民国的历史宿命。他们将决定中国人历史命运的铸币权交还给了人民。并以人民的名义命名了人民的货币。然而,今天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由人民来决定呢?
              三十年来,中国最大的不公是金融权力的不公平。一些人在劫掠,一些人在被劫掠。这些劫掠无影、无声、和平、宁静。人民看到的是一些细碎的现象,人民并不了解真相。人民只是奇怪,凡是与金融沾边的人都先富起来了。
               人民不知道:他们的钱包里一直在进行着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人民更不知道:这是一场同宗同族的殖民战争,他们在自己的袖里乾坤中重新沦为了奴隶!
               笔者是学经济的。笔者替当代中国经济学人感到羞耻。笔者曾经参与宏观经济管理。笔者替当代中国宏观经济管理者感到羞耻。中国人民的财富出现了纵向和横向的转移。纵向的转移,让一部分中国人先富起来了;横向的转移,让西方人获得了巨额的中国福利。中国人民的损失是史无前例的。人民难道去找印钞机去问责吗?
              我们终于将世界上最有道德、最有信用、最有效率的货币——人民币法币变成了限期购物券。我们终于将建基于领土主权完整的主权货币变成了美元兑换券。我们终于将中国的准中产阶级还原为流氓无产阶级。
              人民币迎来了灿烂的黄昏。尽管,无数人认为那是人民币的黎明。听听那些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梦呓吧!
              在全世界即将进入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大萧条的时刻。货币的意义是如此的重要。货币博弈成为民族国家争夺生存空间的战略制高点。美国人制造了黄金美元、石油美元,如今正在铸造碳美元。中国却正在失去人民币铸币权。中国在建国六十年后再次面临金融殖民的危险。
              笔者很诧异,中国有那麽多学者、专家、官员力推央行的独立性。我们不知道,是想要独立于人民政府,还是要独立于中国人民。人民的银行和人民的货币要求独立?人民竟然还不知道!
              人民币问题已经不再是经济问题。人民币甚至也不仅仅是政治问题。人民币问题已经成为最原始的道德问题。
              你愿意做奴隶吗?



 

十大特征:能成为伟大企业的种子

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始终在跑道上加速,未来的十几年,中国将起飞、升空、穿越云层,出现一些伟大的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这些伟大的企业将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

  美国总统柯立芝说过,美国的事业是企业。这话没错,我想,巴菲特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与他成长于美国资本市场是分不开的,他赶上了美国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且正是在美国,他才知道了什么是伟大的企业。

  饮料业的可口可乐,电脑业的微软,烟草业的万宝路,化工业的杜邦,汽车业的福特、克莱斯勒,零售业的沃尔玛,军火企业的洛克希德·马丁,飞机制造业的
波音、麦道,制药业的辉瑞(生产伟哥的企业),电器业的通用电气,饮食业的麦当劳、肯德基,银行证券就更不用说了,大摩、花旗、美林如雷贯耳。世界企业数
个遍,很多行业的王者都出自美国。而这些伟大企业基本上是在二战以后逐渐走向辉煌的,在此之前,它们只是优秀的企业,或者卓越的企业,而正是伴随着二战之
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过程,这些企业走向全世界,走向辉煌,成为伟大的企业。

  我们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核心就是选择未来能够走向伟大的企业,或者说选择那些未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也就是伟大的种子!

  我把好企业划分成优秀企业、卓越企业、伟大企业三类,优秀企业是在本行业内干得不错的企业;卓越企业一般是国内行业龙头,并具有适合其生长壮大的企业文化,具备核心竞争力;伟大企业则是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企业。

  如果我们买入了优秀企业,明天她变成了卓越企业,后天她成为了伟大企业,那我们就会获得丰厚的收益,丰厚的程度可能让我们自己都感到吃惊。

  那么,未来能够成为伟大企业的企业,现在要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一、自己民族、自有品牌、自有知识产权的企业

  有句话叫做"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资本市场里也是如此,从长期来看能成为伟大企业的必然是自己民族的企业。或许在一段时间内,合资企业会活得很
舒服,产销两旺,利税俱丰,但长期来看,合资企业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因为合资企业获得的技术、产品、订单都是二手的,对于外资股东来说,自己的全资企
业是儿子,合资企业是侄子,他们是不可能让侄子超过儿子的。

  二、自有的品牌与核心技术

  品牌第一,行业龙头,如果独一无二就更好。可口可乐是第一,但还有百事可乐与其竞争;茅台第一,但还有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国汾对其觊觎;招商银行第一,但浦发、深发展、华夏、民生也虎视眈眈;从竞争角度看,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倒是独一无二的。

  核心技术很重要,可口可乐的配方,云南白药的秘方,茅台的品牌,招行的核心竞争力,都使其在众多对手里脱颖而出。

  品牌与核心技术意味着企业会获得超额利润,股票也会得到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高估值。更重要的是,品牌与核心技术意味着抗风险的能力,在行业的冬天里不至于冻死,而且还能雄心勃勃地收购对手,开疆拓土。

  三、市场容量与占有率

  市场容量要足够大,市场占有率要足够高,同时还要有提升潜力。市场容量就像一个池子,池子小了,很难养大鱼,更不要说孕育蛟龙了。比如说吧,制造一种
针对某特殊血型的药物,如果全世界的这种血型只有100人,那么这个产品再好也不行,因为市场需求太小了。我们想想,有多少人在使用招商银行?多少人喝茅
台?多少人用吉列刀片?多少人抽万宝路香烟?多少人去沃尔玛购物?多少人去苏宁电器?多少人喝可口可乐?多少人住万科盖的房子?多少人用微软的系统?这就
是市场容量。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四、进入壁垒与特许

  别人轻易进不来,因为一进来行业利润就会被平均化,毛利率就会降低。壁垒包括品牌、行政许可、资源、专利技术、行政特许、资本规模、市场垄断。比如茅
台受到国家的关注和保护;阿胶垄断了全国90%的驴资源;云南白药和可口可乐都有专利技术,别人很难模仿;招商银行拥有先入为主的优先权,而且享有国家金
融的垄断壁垒。

  没有进入壁垒的行业很难出伟大的企业,因为人人都能做的事儿要不出高价来,而要不出高价来,谁还愿意把事儿做得完美呢?也就出不来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企业。

  五、价格弹性与定价能力

  定价能力有两个含义:

  一是消费者在加价的情况下仍然要消费,替代品少或者根本不具备替代性。比如说,如果二锅头的价格翻了一番,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其它品种,但如果茅台价格
翻一番,可能消费量并没有明显的减少;如果云南白药或东阿阿胶价格翻一番,消费者则只能被动接受,因为它们没有替代产品。名牌产品的消费量对价格变动不敏
感,也就是具有价格刚性,这样就能不断地提价,提出来的价格是什么?全部都是利润,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二是价格不能受管制,比如电力行业不太可能出伟大的企业,因为电价涉及到国计民生,不会让电力企业获得高利润,类似的还有自来水、高速公路等公用事业。

  六、收益率水平与优良财务状况

  毛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要高,应收账款、存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各方面要稳健,优秀的企业财务报表也是非常好看的,甚至是很美的,你越读,越觉得这个企业好得不得了。

  七、企业文化与队伍

  伟大的企业与强大的国家差不多。仅仅具备垄断自然资源的企业很难成为伟大的企业,正如有丰富资源的国家未必强盛。石油、钻石、玉或黄金都是宝贵的资
源,但中东有油,非洲有钻石和黄金,缅甸有玉。看看强盛的国家,多数不是靠矿产资源,而是靠机制和奋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财富是她的经济体制和价
值观念。

  企业也是如此,核心竞争力来自出色的管理者、优秀的企业文化、高效的管理模式、优秀而稳定的员工队伍,我们谈到优秀企业,往往会想到优秀的企业领袖,
如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克莱斯勒的艾柯卡、微软的比尔·盖茨、万科的王石、海尔的张瑞敏,企业从优秀到卓越,从卓越到伟大的过程毕竟靠企业家推动的。
从这一点来说,买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的最大好处在于,不仅仅买入了土地、资本和劳动,而且买入了企业家才能,这种投资里包含了最活跃、最积极、也最有创造
力的因素,这是黄金、房地产投资所做不到的。

  说得更通俗一点,买股票就是当股东,就是雇人打工,我们是雇能人、好人给我们打工,还是雇笨蛋、坏蛋给我们打工?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选择股票就是选择企业家。

  八、消费偏好稳定或逐渐扩大

  如果我们买入了生产BP机的企业,如果我们买入了生产照相胶片的企业,会怎么样呢?科技企业的最大风险在于,一次技术的升级换代之后,可能它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我们要选择消费偏好稳定的,至少不能萎缩,能够扩大就更好。

  茅台酒、可口可乐的消费偏好很难改变,不容易被其他的产品替代,这就保障了市场是稳定的,至少不是萎缩的。可口可乐的快速成长是在二战后,二战时期美
军横扫欧洲大陆,欧洲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大兵的吉普车和可口可乐,美国大兵甚至凭几瓶可乐就可以与欧洲的妙龄女郎一夜春宵,这就为可口可乐免费做了广
告,为可口可乐打开欧洲市场打了前站。

  九、从产业链来看,尽量抓两头,放中间

  更关注下游产业或者上游产业,而不要单纯的制造型企业;在制造型企业里,更关注最终产品的生产,而不是零部件、配件的生产。

  下游产业生产的产品直接进入居民消费或者企业消费,很容易建立品牌;上游产业主要是资源型产业,比如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前者可以靠品牌卖出高价,后者则凭借稀缺占据主动。当然,如果是占据资源,且能够把资源延伸成高附加值的加工就更好了,如宝钛股份、盐湖钾肥。
  生产零部件配件相对处于被动的地位,它们只能配合其他企业,自身没有议价能力。下游终端产品涨价,零部件未必能分一杯羹;而下游终端产品受挫,则零部件生产很可能完蛋。所以,整车企业优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

  十、寻找叫好又叫座的行业

  有些行业关乎国计民生,说起来虽然很重要,但叫好不一定叫座。比如,2003—2004年经济过热,电力紧张,有些宾馆都只能单日供电,对于电力企业
是不是利好呢?未必,因为电价是受管制的,但对于煤炭企业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火力发电企业用煤量大增,煤炭企业赚得盆盈钵满。所以,我们要关注真正赚钱
的企业,而不是热热闹闹的企业。

  比如,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是不是赚钱?天知道,万一一年不刮风怎么办?但做风力发电设备的企业一定会赚钱的,几十上百个"大风车"一安,能不赚钱?至
于风力发电是不是赚钱,与它无关。这就像淘金的未必赚钱,但卖水的、卖铲子的、卖牛仔裤的一定赚钱。我们要关注实实在在赚钱的企业,吃鱼一定要吃有肉的那
一段。

  如果要长成参天大树,就要选择优秀的种子,看着它们生根发芽、破土而出,从优秀到卓越,从卓越到伟大,由此享受到中国发展的丰硕成果。

中国 人口 2012

最近风靡中国的一部科幻灾难大片是《2012》,展示给人的是一个几乎无人可逃的灾难场面。只不过,对于中国来说,2012年并不是灾年,而很可能是各种资产泡沫达到顶峰的一个年份。2012年,或许是喜剧的顶峰,欢乐的高潮。支持这一判断的,是中国人口结构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第一轮人口生育高峰出现在1954年,2232万人,此后逐渐减少,在三年自然灾害的1961年,出生人口只有1193万人,比高峰时少了1000万人。第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1982年。1985年前后,经济增长略放缓。

我国第二轮人口生育高峰出现在1962-1973年。1962年出生人口2437万,1963年达到顶峰2919万。但1964-1973年,每年都维持着2400万-2700万的生育人口,堪称中国的"婴儿潮"。这12年,中国出生人口3.14亿人,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口爆炸。

这3亿人出生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上小学、中学、大学时,也正值中国经济逐渐加速的阶段,但全社会底子还是比较薄的。

1962年起出生的人群从1984年开始陆续进入结婚生育期,而其顶峰出现在1987年。那一年,中国出生人口2508万,比24年前的人口顶峰时期减少了400万人。不过,也正是"婴儿潮"一代的生育,才造成中国第三轮人口出生高峰,1985-1993年,每年出生人口都超过2100万。

如是,我们知道了新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生育高潮:1954年,1963年,1987年。

根据这三个高潮期,我们再来看中国经济。1987-1989年,是中国物价上涨较快、社会问题较多的时期。为什么?因为1963年前后出生的人口在这个时候恰好进入结婚生育时期。结婚潮带来了严重的住房紧张,生育潮带来了物资供应的匮乏,加上社会价格转轨期间的腐败盛行,问题就显得格外多。而此时,1965-1972年间的生育高峰人口正进入大学和高中读书,思想又比较活跃。如是,难免引发一些矛盾。

1990-1991年,中国经济貌似进入冷冻期,但婴儿潮时期的人口继续大规模结婚生育,对社会物质财富的需求进入蓬勃时期,于是,在小平南巡的契机下,从1992年到1994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癫狂增长期。而恰恰是1994年,是婴儿潮时期的青年结婚生育的最后一年。1994-2000年,中国经济开始出现滑坡,也恰恰是在这期间,结婚生育人口比1994年之前每年要减少700万人左右。

从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逐渐重新加速。何以故?因为1962-1973年间出生的认可进入了28-39岁的年龄段,他们结婚生子之后,没有再生孩子的压力,逐渐开始改善自己的生活,对购房买车的需求逐渐提高。换言之,他们是中国最有消费能力的一群人,他们带来的,就是众所周知的"人口红利"。

但他们这一轮的消费浪潮将在孩子结婚的时候达到顶峰。而他们的孩子,出生高峰点是1987年,结婚的高峰将出现在2009-2012年。也就是说,22岁到25岁是这批年轻人结婚的主要年龄段。平均的买房年龄则是22岁。

所以,为什么2008年房价下跌后2009年会增长得那么厉害?因为1987年出生的2500万孩子要在这一年前后买房子了。他们也许买不起,但他们要靠父母。他们这个时候几乎没有选择——用某经济学家的话说,是丈母娘逼着他们买房子的。

如果看一下中国人口曲线图,我们不难发现,买房子的人口在2009年恰好达到阶段高峰,而顶峰将出现在2010年。2011年继续维持高位,要到2012年才会从高峰下降,减少100万人以上。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房价高峰将出现在2010年,2011年也并不会跌太多,要到2012年才会出现下跌。

而且,这次下跌,将可能长期没有反弹,因为结婚需要房子的人将一年比一年少。2017年后,每年需要买房子的人将比2010年减少400-500万人。更重要的是,1987年婴儿高峰的人们,他们的孩子将不再需要新的房子了。

通过上述分析,扬韬得出的是这样一个结论:年轻人22岁结婚、24岁生孩子。这样的时间结构,导致中国成年人尖峰消费时刻一定体现在孩子再结婚的23岁和再生孩子的25岁。也就是说,对成年人而言,他消费的顶点将出现在47-49岁。这个结论,恰好与美国学者的研究接近——美国人消费的最高峰是45-50岁,顶点48岁。

不过,在研究日本情况的时候,扬韬也发现,日本成年人消费的顶点出现在40岁左右,这个时间,大致等于孩子上大学的时间。估计,日本年轻人的独立性相对更强一些,而且日本年轻人结婚大约没有买房之累吧。

能支持中国人上述消费习惯的,是经济发展的脉络。1990-1995年,中国处于22岁年龄的人群合计达到1.5亿人,每年平均2500万。到1996年,这个人群开始下降到2163万,1997年只有2043万,1998年1798万,2001年进一步降低到1676万。现在回想,中国房地产市场上一轮低谷不正出现在2001年吗?

随后,房价之所以逐渐上升,正是因为22岁的年龄群迅速回到2000万并保持了4年之久,2007年跃升到2145万,2008年跃升到2320万,房价也正是在这两年暴涨。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后半期房价下跌,买房者观望了小半年,发现中国的刚性需求太强,所以房价转身向上。2009年,这个人群创下这一轮的最高点,2451万,房价就创下历史新高。那么,2010年人群2389万,2011年2341万,2012年2319万,请问,需求摆在这里,房价怎么跌呢?2013年,这个人口下降到2199万,2014年2064万,房价又怎么能不跌呢?

很多人或许会想到,为什么1996年起房子不太景气,经济也不太好,但股市涨那么多呢?扬韬研究发现,1996-1997年,最大年龄群是33岁到34岁的人群,也就是1963年出生的盯第一代婴儿潮的人口进入了投资的高潮期。想一下,1963年出生的人们,在22岁结婚,24岁有了孩子,30岁之前孩子上了小学,此时,父母健在、身体健康(父母年龄不到60岁),消费达到了高峰后,正好进入有积蓄的岁数,投资意识由此猛醒,大量资金进入股市,股市由此而蓬勃发展。

也就是说,中国的房子是由22岁的人决定的,中国的股市是由33岁及以上的人决定的。

如前所述,第一代婴儿潮持续时间是1952-1973年。2006年,1972年出生的人群也进入了33岁的年龄段了,至此,1962-1973年期间出生的人全部进入投资时代。也正是从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的新一轮大发展开始了。从这一年开始,有能力投入股市的人群(33岁以上)达到了3亿人!中国的开户数因此达到1亿户,而且只会越来越多。这是中国股市走好的一个基本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轮婴儿潮的低谷出现在1979年。那一年,中国新出生人口只有1715万。按照死亡率推算,到2012年,这批人满33岁,大约有1650万人。这意味着,中国股市的新增力量将在2012年达到最低水平——这种最低水平,往往意味着股市涨不动而可能下跌了。

所以,中国股市的泡沫,或许会在房地产泡沫支撑下延续到2012年前后,达到顶峰后,由于后继乏人而下跌。

当然,这种下跌未必持续很久,因为数据显示,2014年起,新增33岁人口再次回到接近和超过2000万的水平,并可延续到2020年。从此开始走长期的下坡路。

值得注意的是,到2022年,1962年出生的人群进入退休年龄,而他们的投资力度估计将在2012年就是达到50岁的时候开始衰减。从收入结构来说,进入50岁之后,他们收入比较稳定,增长节奏缓慢了,能持续投入股市的资金开始减少了,但消费则将逐渐转向健康品和奢侈品,投资的力度趋弱,投资的风格也趋向保守。所以,2012-2020年,并不是中国股市投资的最佳时机。股市的波动性将减缓,投资风格日益稳定,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也会降低。

更进一步,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医药产业和老年人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的20年。这主要是由于第一代婴儿潮的人群进入了健康品消费时期,而且,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将达到1.8亿人,并且开始越来越多,到2020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8%。

同样,2012年,将是婴儿服务品的一个黄金年,从此将转而向下。因为这一年,1987年出生的人群开始达到最后的生育高峰期。这一年,中国将有近1000万人老死或意外死亡,新生人口将降低到1400万人左右。此后,到2020年,每年出生人口只有1000万左右,而死亡人口将超过1000万,中国人口从此见顶——一如扬韬此前曾经的分析,殡葬事业将是未来30年中国最有确定性成长的产业。

所以,对中国来说,2012年是一个转折点是新时代开始的标志。在这一年,中国的房价泡沫开始破裂,股市泡沫也开始破裂,婴儿服务开始走下坡路,小学乃至大学教育陷入困境(大学生人数将在这一年达到顶峰),经济增长开始变得乏力。但通过制度变革或政策微调,中国人将度过短暂的难关,而且会变得更加富裕,这一趋势将延续到2017年。大约到2017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基本达到一个顶峰,铁路公路投资基本进入收尾阶段,投资拉动无以为继,这使得中国在2020年前后陷入经济滞涨。有个外国人说,"中国将在变富之前先变老",虽有偏颇,但也说明中国的人口结构存在问题。解决人口问题,必须在2012年之前启动,否则,到2050年前后,中国将会有一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黑暗时期——全社会不足12亿人,老年人超过5亿人,这社会怎么发展呢?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学者研究后指出,美国的经济衰退将从2010年起步一直到2023年前后。他们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将在此期间进入通货紧缩时期。其基本依据就是美国的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下降,到2012年将达到低谷。

这种看法多少有点一叶障目的味道。因为对中国而言,2010年正是年轻人结婚的高峰年,也是40多岁婴儿潮人口消费的黄金期。这段时间,来自中国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也许会扭转世界经济崩溃的恶劣局面。

当然,外国人的研究也指出,2023年开始的新的景气周期,中国将缺席,印度将崛起。最起码从现在看,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

既然如此,为2012年,我们该做点什么准备呢?

(一点说明:本文涉及到的人口数据,主要系扬韬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并做推演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有误差,但综合考虑城乡人口结构差异,不影响基本结论。下图是知名人口学者防风所做,反映的是中国人口的趋势。)

絮语

在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里,如果一项服务能够花钱购买,尽量不要试图从朋友那里免费获得!我曾被一个朋友的朋友叫去,把35公斤的书箱,从五楼扛到一楼。如果雇佣一个民工兄弟做这事,既可以让他有饭吃,也可以让我的老腰免于劳损。

没有什么能够改变我对你的爱,除了我对你的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