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

ftp与tftp的区别

• FTP is complete,oriented session-,general purpose file transfer
protocol。 TFTP is used as bare-bones special purpose file transfer
protocol。• 可以以交互方式使用 FTP。 TFTP 允许文件只能单向的传送。
• FTP depends on TCP,is connection oriented,and provides reliable
control。 TFTP depends on UDP,requires less overhead,and provides
virtually no control。
• FTP 提供用户身份验证。 TFTP 却不。
• FTP 使用众所周知的 TCP 端口号: 数据和连接对话框的 21 20。 TFTP
使用它的文件传输活动 UDP 端口号 69。
• Windows NT FTP server service does not support TFTP because TFTP does
not support authentication。
• Windows 95 和 TCP / IP-32 for Windows for Workgroups 不包括 TFTP
客户端程序。

我和巴菲特共进晚餐

人不能只有金融资本,更要有人力资本。当然,关于这方面,沃伦•巴菲特也有很多话要说。几周前,菲尔•德姆斯(Phil
DeMuth)和我来到奥马哈市,在寒冷异常的大雪天里与巴菲特共进晚餐。

巴菲特说:"良好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如果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和人交流,就能为你加分50%。"这位老先生年度报告中的金玉良言远比全世界所有其它年度报告加起来更深入人心,这些至理名言可能挽救过很多生命,在这方面,它的作用仅次于《圣经》。

"学会和人打交道也很重要,"巴菲特说道。他还详细谈到早年在本•格雷厄姆(Ben
Graham)公司工作时的情况,他不仅勤奋努力,还能和每位同事融洽相处,这才是关键。巴菲特高度评价了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的经典著作《人性的弱点》("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这本书让我也受益匪浅,几乎每天都拿它作参考。

我问巴菲特,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学校没学到多少东西,尚无资质,这些人应该怎么办?他回答道:"对其中一部分人来说,他们有日益先进的工具,这些工具足以使几乎一无所长的人从事有用的工作。"

但我又继续追问,总是有那么一部分人,根本就不在乎学习什么技能,比如说一些暴力团伙或者就是拒绝学习的人。这时,巴菲特叹了口气,说道,
这就需要政府为这些人制定一些项目,能够提供很多就业机会,薪酬适当,让这些人感到他们得到了别人的尊敬。(不过我怀疑这些人是否会放弃现在干的事情而去
接受老先生所说的那些工作。)

然而,对于拒绝学习如何工作的人,也就是拒绝学习价值投资的人来说,怎样才能将这部分人力资本转化成金融资本呢?巴菲特挥挥手
说:"本•格雷厄姆一开口,我就知道他想要什么,这就像接种疫苗,有些人接种后没什么反应,而有些人接种后立即奏效。"(这句话是我的转述。)

《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永恒智慧"》是老先生脍炙人口的著作,比较了价值投资和其它投资。他非常亲切地在这本书上为我签名,"给本•斯坦,他很久以前就读懂了这本书,"我真希望这是事实。

就我个人而言,疫苗只是偶尔会发挥作用。(巴菲特的著名言论:玩扑克牌时,总会有个人是傻瓜,如果你不知道是谁,那么就有可能是你。我不知道傻瓜是谁,但估计不是我……抛开肯定不是我的情况。)

巴菲特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他的和蔼、难以置信的智慧和完美、自谦的幽默,他甚至还记得儿时一位认得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的邻居讲过的话。他的邻居说,这位伟大的棒球运动员极具洞察力,他能看清投手投出的快球上面的针脚。无论他怎样详尽地解释如何才能做到
这一点,只要你没有天赋,你就不可能做到。

如果你可以下注赌威廉斯能够打出多少个本垒打,你会怎样做?或者说。如果花几美元就能得到他的一部分钱,你会怎样做?这些可能是聪明人想和巴菲特探讨的问题,只可惜很少人有这个机会。

与此同时,价值投资也在家中开始了,作为一个工薪族,建构自己的价值,日积月累,有一天你也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永恒智慧。

股指期货利好于年轻未婚女性

    周末出台了两则敏感消息,消化思考一下:

    1、融资融券。这条消息看起来很美,其实没有什么用。作为券商来说,可供融的资金和券基本没有,就是少数券商有少量资金,券商基本上也不会给客户融;作为机构客户来说,也不会轻易去融券商的高利贷,因为目前证券市场没有机构融资融券的赢利模式。研究员画出的融资融券的饼是水中的月亮,骗傻子呢?其实,融资融券只不过是原本希望抵消股指期货下拖股指的一个题材设计。

    2、股指期货。这是一个双刃剑!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是重大利好,给市场带来了做空机制,提供了避险和套利的手段,给大小非等大机构出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职业投资者、游资机构、大小非、汇金公司、聪明和运气好的年轻散户、未婚女投机者属于重大利好!对于另外一部分投资者是重大利空,股指期货会分流市场资金,使得市场市盈率逐渐降低,会使得长线懒汉更加郁闷。同时,股指期货更容易让人中暑头脑发昏,让媒体编瞎话吹牛皮,它会给痴呆者、手痒病、多动症、永动机以更致命的打击。对创业板爱好者、基金基民、业内炒股者、自以为是的年轻男性、借贷炒股者、券商咨询人员属于重大利空。

    3、怎样玩。融资可以配合无风险套利。融券可以配合做空股指期货。股指期货对于成功者的意义是避险、无险套利、熊市做空,对于年轻男性来说提供了合法冒险快速成功的机会,对于80后、90后年轻女性来说,应该多鼓励男朋友学习“股指期货”知识和进行股指期货实战,一旦因为运气好而获成功,可以立刻获得人生财务自由,万一失败了也不要紧,可以换股再战(开个玩笑)。

摩根士丹利2010宏观经济形势及投资策略分析

当刺激政策退出已成定局、通胀不可避免、人民币重新升值、房价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及美国经济恢复增长的时候,该如何认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该如何投资?

 

    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师娄刚1月7日下午在北京举办了媒体圆桌会,对2010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及市场走势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投资建议。以下为其观点整理:
 
股市和楼市的决定因素
 
   政策退出的问题在09年只是作为一个概念,早晚要退出,还没有那么急迫。但是到了2010年,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真正的政策退出就会在2010年发生。政策的拐点同时也会蕴含着市场的拐点。
 
    政策、市场和经济增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在2010年变得非常微妙。对于股票和房地产来讲,定价因素基本上就是三个。一个是内生的增长,比如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加或者经济的增长。一个是政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政策决定了资金的成本,因为政策决定利率,利率可以大概地决定资金的成本。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通胀,它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是负面的。我个人认为,通胀会在2010年成为最重要的定价要素。
 
   对这三个变量进行逐一分析。2010年增长没有太大的变数,各大投行、上市公司、基金经理、经济学家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都是比较乐观的,认为中国经济今年维持高增长问题不大,主流经济学家都看9-10%的增长。
 
   政策方面,09年、08年,政策非常重要,因为政策是领先一切,政策的出台刺激了经济增长。但是政策会在2010年从一个领先指标变成一个滞后指标,2010年,市场的拐点会在政策的拐点之前。原因在于,2010年往后,经济已经复苏了,政策的主要功用从产生增长转化为预防通胀,从一个资产价格刺激、稳定形势的领先指标,变成了一个滞后的指标,它要应对通胀风险,要管理预期,这个是政策在2010年的功用。因为它在功用上的变化,它对市场的领先意义也就没有了,也就是说它是来应对市场的,是来应对可能会发生的通胀风险的,而不是去领先它的。
 
   通胀方面,通胀本身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有自我实现的特性,随机性都很大。在过去的五十年的三次严重通胀里,经济学家没有一次说准了,尤其在通胀来临的时间上全部是错的,永远晚12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政府对通胀的预期管理也是非常困难的,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二,通胀还有一个跟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特性。摩根士丹利全球经济研究团队现在来看,在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高达4%,如果达到,通胀肯定会来。通胀有一个发生机制和一个传导机制,通胀的发生机制在货币,当印发了大量货币,就制造了通胀发生机制。当总量需求开始转正,开始进入一个加速期,这个时候通胀就会传导,从高资产价格转化为真实的通胀,从资产价格转化为商品价格。这个在2010年发生的概率比较大,可能上半年不一定发生,但是下半年发生的概率很大。
 
   如果今年下半年,通胀风险逐渐加大的话,因为股市有一个提前的预期,有可能市场的拐点就在今年年中的一个点上。没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去猜测政策会怎么样,因为它最后一定是滞后于市场现实的。如果通胀真的来了,政府要做什么事,是明摆着的:收缩信贷规模、提高准备金率、加息、行政管理,从局部紧缩到全面紧缩,再不行就控制工程项目上马。
 
中国股市与美国经济负相关
 
   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最大的变量在发达国家经济体本身的增长,以及由这个增长决定的通胀的状况,这个决定了中国的牛市还能维持多久。从目前状况来讲,换句话说,如果美国经济、欧洲经济、日本经济今年维持一个衰退态势,几乎可以确定,2010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会再走一年大牛市,因为资金成本会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市场可能还会有继续泡沫化的过程。但是如果这个拐点,如果增长和通胀同时来临,美国经济今年真的见底,而且出现比较强烈的反弹,我们离全球通胀也就不远了。
 
   高增长、高通胀、政策紧缩,这三件事是一件接一件地发生,而且是紧随其后的,如果今年第二季度或者第三季度见到了美国经济迅速地从一个衰退到一个正常化的,不是说高增长,就是正常化的增长,2%、3%足够让很多通胀要素同时发生,然后紧随其后,美国央行就会加息,全球的资金成本就会提高,美元就会走强,资金可能就会倒流,有很多所谓的头寸交易、套利交易就会消失。新兴市场这边最后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大部分新兴市场的利率政策是跟着美联储的。中国今年市场的走势和美国经济情况是呈反比例的,美国恢复得越快,我们的牛市结束得越快。
 
   基于这个逻辑,因为确实现在从美国目前的经济数据上来讲,很难在近期看到强力反弹的态势,所以我们预期,大概美国目前的疲弱状态,以及它的非常宽松的政策,可能还有六个月的生命周期。在未来的六个月里,我们还是看多股市。不管是A股市场也好,港股市场也好,在今年全年市场走势很可能是一个倒V字形的走势,先冲高后回落,这个回落的拐点,我只能有一个大概的判断,目前的各种迹象表明,这个拐点可能会出现在今年年中,现在我们还敢继续做多股票。
 
   如果知道后面有严重的通胀,通胀来临之前,一定要抓资产,不能抓货币。因为如果通胀变成一个现实,高资金成本就变成一个现实,在这样的现实里没有一个资产会涨,黄金也会跌,资产成本提高了,什么都会跌,从古玩到收藏品到房地产,全都要跌的,因为利息高了,资金成本高了。在通胀来临之前,你抓了资产,这个时候资产是往上涨,这个时候把你在通胀里要遭受的损失先赚出来,在通胀变成现实的时候抓货币,这是对通胀比较好的一个预防机制,而不是说通胀来了投资什么,通胀来了,什么都不要投资,双害相权取其轻,还是抓货币吧,在通胀变成现实的时候。
 
楼市恐现新拐点
 
   楼市的走势已经从一个主要的经济矛盾演变成一个重要的社会矛盾。政策在这方面会做足它预期管理的功夫,对房价的控制会有比较大的动作,包括像物业税空转六年后可能今年就要实施。很多人也说,不用怕,这只是向商业物业收税,住宅还不收,经济适用房现在也不收,这个不要紧,因为市场是由预期来驱动的,而不是由现实来驱动的,只要向商业物业开始收,住宅物业肯定也会跟着跌的,因为只是时间问题,今年不收明年收,市场是折现未来所有的现金流的,是由预期来驱动的,只要今年开征,不管对谁征,实际上已经给了市场一个警告,对房价会有很积极的抑制作用。
 
   楼市软着陆非常困难,要么就涨上去,要么就跌下来,如果政府还让房价继续往上涨,这后面孕育着太多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估计,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会让房价跌下来。这个是比较现实的一个态度。所以我们对房价和房地产开发,环节上相关的板块,都不是很看好。
 
    最重的这一手应该是留在物业税上。我觉得物业税一出来,马上房价就跌。物业税出来之前没什么动力再涨了,因为这个市场是充满预期的,知道你早晚要出物业税,谁还敢买房子?近期看,物业税会是一个管理房价的手段,长期来讲,它也能解决地方政府可持续性收入的来源。土地就这么多,卖完就卖完了,如果再有物业税,地方政府长期可持续性的收入来源就解决了,就不会把所有眼光都盯在拍一两个地王的利益上了。所以我觉得房地产这块风险很大,我们现在也有点看不懂,但是看不懂就是风险,你不知道它后面会怎么出牌。
 
银行股风险加大
 
   银行现在好像好一点,但是我现在最不看好银行板块,一是由于是预期太多,如果预期没有变现,股价就要往下跌,如果真发生了,这些股票不会动的。
 
   二是因为银行股蕴含着巨大的周期风险。中国的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目前的水平可以和国际上的投行相比,我们做的是简单的吸收存款放贷的业务,净资产收益率能够达到20%多的水平,这是相当惊人的。在这个时候用市盈率,十多倍的市盈率,来看银行,其实是不合理的。只要利差稍有收窄,市盈率就变成二十倍,如果坏账比率稍有提高,就变成三十倍。这个变得很快,这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我们现在处在相对的周期的顶部,不管大家愿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你必须得承认,20%几的净资产收益率,对一个银行来说,应该是一个周期顶。
 
   至于说信贷的增长和可持续性,2010年是强弩之末,现在国民的总信贷余额对GDP的比率已经超过了135%,这个数字在2009年初的时候是106%,一年冲高了将近20%。今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总信贷余额占GDP的比率可能会超过150%。很明显,今年是一个软着陆的一年,如果不出现严重的紧缩政策的话,今年是最后一年把信贷放得这么宽松。2011年再往后一定是往回收的。银行还会这么好过日子吗?没有什么东西是市场看不到的,只不过现在选择不去规避这个风险。
 
  我的经验是,你看到什么东西马上要采取行动,市场是由所有人的总量预期来驱动的,不是由你自己的预期驱动的,打着如意算盘,现在做多银行,到二三季度再卖掉,你卖给谁?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也都看到了,所以你现在看到现在就卖,所以我们对银行是不看好的。
 
   整个金融行业的三个板块:保险、银行、地产。我们相对更加喜欢保险,因为它是抓资产的,而且是少数几个在加息周期当中会获益的,相对于银行和地产,我们是低配银行和地产,高配保险这样一个整体的战略布局。
 
看好电信和主流消费
 
   我看好电信,这个是最好的,没有任何预期,今年电信再差,大家都觉得很正常,但是它稍微好一点点,市场就会有很好的回报,像这样被冷落的行业,而且去年没有什么表现的行业,风险非常小,而且跟通胀没什么关系,高油价、高煤价,跟它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唯一的风险就是政策。09年毕竟是城市化暂停的一年,很多流动人口回到农村去了。中国如果今年会出现城市化提速的话,对电信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对电信运营商来讲,它的变量就是一些流动人口,平时不打电话,一分钱不交,打多少付多少,这个是对它整体收益率产生摆动效应的一个要素。如果春节以后出现了民工返城潮,就可以非常果断地买电信的股票。
 
   我们现在也比较看好主流消费、必选消费、可选消费。如果出现民工返城潮,就可以买必选消费的股票以及相关类的,食品、饮料、方便面这些东西,每天都花钱的人,对这些上市公司没有什么意义,你对它来讲,不是一个变量客户,决定它的股价的是变量客户,它的变量客户就是流动人口,所以中国的流动人口牵动很多经济命脉,我比较看好2010年春节以后的人口回流,抓住这个趋势,一个是电信,一个是必选消费。
   
大宗商品及农业
 
   跟其他的资产类别是一样的,大宗商品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商品特性,一个是资产特性,通胀来临之前,资产特性体现得比较明确一点,就是被当成一个资产类别来炒。我觉得它也是跟别的资产类别一样先高后低,而且它本身又是通胀传导的传导者,大家把这个东西买回来,以它的商品特性以借口来投资于一个资产,把它作为一个资产来买,但是它又有实际的商品的功用,这个在通胀时代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一个投资类别。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大宗商品和能源以及农业、化肥,还有糖。整个这个链条中,尤其像钾肥,我觉得今年表现都是非常不错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总体来讲,我对农业、新能源、绿色经济、服务行业,中长期都是比较看好的,因为这个毕竟是牵涉到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关键词就是可持续性,什么东西能够给中国可持续性发展,就会成为政府主要发展的对象,绿色经济、新能源、和三农相关的东西一定会有比较好的长远的潜力。但是,在2010年,农业板块对整个市场或者经济有多大的促进力度,我并不觉得它能对抗整个周期性的风险。我前面讲的通胀来临、经济成本提高,这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并不是开发一个农业板块或者说再找一个新的增长点能够抵消的,所以我也并不觉得你现在投资农业股就能对冲通胀风险。
 
股指期货必将伴随融资融券
 
    现在大家都预期A股的股指期货上半年要推出,我觉得股指期货要配合融资融券一起来看。中国现在是没有空仓的,按照目前市场的头寸来讲,所有的市场真正的头寸都是多仓,不管散户也好机构也好,都是多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管理层应该会把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一起包装出来,单独推一个东西,风险很大。市场里要有现货的空仓,才会有股指期货的多仓,因为是对冲的东西,现货的空仓都没有,怎么做多股指期货?这个就不是股指期货推出的初衷。大家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拼命抢权重股,股指期货一出来,拼命卖权重股,这个投机性也太强了。所以在技术上,我觉得我还没看到比较细致的相关研究,但是我觉得,管理层应该不会单边推出一个期货产品,这个风险很大。而且我自己觉得应该是融资融券在先,股指期货在后。
 
人民币小步快跑
 
   人民币一直是盯住美元的,但是随时都会改变。从汇市的角度来讲,今年人民币实现小幅升值应该悬念不大,因为当时也是一个应对危机的策略,因为原来是盯住一揽子货币的,其他货币相对美元升值的话,从理论上来讲,人民币应该是对美元也是小幅升值的,当然美元权重可能比较大一点。但是后来的实际的汇率走势发现,肯定当中有一段时间放弃了一揽子的货币盯住策略,单一盯住美元,这应该是一个危机应对策略,危机过去了,我觉得还是会回到一揽子货币的盯住策略。所以今年的人民币的小幅升值,我觉得悬念不大。比较现实的出路就是,人民币从今年的二三季度开始有小幅升值,回到小步快跑的阶段,每年百分之几的升值速度,叠加起来也挺大,但是必须得升,我觉得不太可能出现人民币今年再盯美元一年的情况.

搞定90后的三大营销法则

近两年,媒体逐渐将曾经风靡一时的80后放在了一边,而将关注重点转向更加乖张与另类的90后。这些中学、大学的消费主力们,已经成为很多商家重点关注的对象。相比于逐渐成熟,甚至"奔三"的80后,90后的价值观、审美观、消费观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特点使得诸多商家摸不到头脑。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规则,在洞察90后的整体特点后,商家们会为之兴奋的,因为,这是一片尚待开垦的利润处女地。
  宅女、宅男、非主流一代
  —E推广与营销的黄金时代
  200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至少上过一次网。现在,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连接。这种生活特征,致使新E时代出现了"宅女"、"宅男"这类特殊的群体。这些孩子在蜜罐中长大,却以孤独的姿态无病呻吟,对于他们而言,网络世界甚至比现实世界更为重要!我们在此姑且不谈论网络对下一代的影响。回到营销上讲,这种赖在电脑前的"宅"一族,正是让传统商家最为头疼的一伙人—人家不来你的商店,你能怎么办?话又说回来,"宅"一族则给了网络商家与网络媒体发挥的巨大空间。遍寻90后的网络足迹,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网媒是90后关注度最高的几大平台:
  网络游戏:"不会玩网游,必须是落伍"是90后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不论是劲舞团、卡丁车亦或魔兽世界,都是90后挥霍时间的舞台。
  视频网站:90后是真正的"声色一族",土豆网、优酷网、新浪播客给了太多非主流参与的机会。
  非主流论坛:受"哈韩"、"哈日"风潮影响,90后中出现了大量"大眼睛、长睫毛、穿着个性"的非主流一族。他们聚集在非主流论坛,张扬个性,互较长短。
  网上商城:"宅男"也好,"宅女"也罢,总还是要购物的。既然传统商店逛起来麻烦,就不如坐在电脑面前"淘宝"或者"易趣"了。和80后、70后不同,90后在购物网站上消费大胆并且前卫,不仅购物数量惊人,而且很多高价品也被其收入囊中。
  手机网络:现在还有只靠电脑挂QQ的吗?照相还用随身携带DC吗?就现在的手机功能来看,完全具有上网、听歌、看电影、看视频、拍照、玩游戏、翻译等功能。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只要拿着手机,他这一天就不会寂寞。
  其实,单就网络方面,汇聚90后特点的无非就是以上几个方面,如果商家能够注意到90后的特点,也就不难找出相应对策进行广告推广与销售:
  植入营销:金贝贝的一句"我要吃麦当劳",是《大富翁》专门为麦当劳定制的植入广告,而兰博基尼、宝马、奔驰、法拉利狂飙的《极品飞车》也为这些顶级跑车在90后的心中植下了"速度与激情"的种子。其实,90后并不反感广告,只是对那种"教条式"与"生硬化"的广告极为反感。因此,植入营销一定要做得巧妙,让产品特征幽默或者刺激地展现在玩家面前,让广告与游戏融合成一体,如此推广就一定能成功。
  虚实结合:著名钻石销售网站钻石小鸟为什么能够做到出神入化?是仅仅靠戴维尼式的纯网络销售?抑或传统的营销渠道销售?都不是!钻石小鸟的策略在于虚实结合,在开拓WEB2.0营销的同时,并行发展传统专柜。这一点为E时代商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除了依托门店继续对传统客户群追踪外,同时在网上商城开辟第二战场。其好处在于,一则网店运营成本低,商家可以承受;二则,网店是一个极佳的宣传平台;三则,运营得当,盈利是完全可以保证的。这种策略非常适合快速消费品、饰品、流行服装等行业。
  联合营销:90后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成绩考了第一名,不是穿了件名牌服装,也不是游了趟九寨沟!90后得意的是又在开心网上偷了别人几棵菜,是斗地主的欢乐豆用不完,是QQ形象又靓又独特。正因为如此,在很多国内品牌还在为寻找独特的赠品或设立奖项而犯愁的时候,可口可乐已经把兑换的奖项换成了QQ飞车、寻仙、QQ炫舞、QQ炫装等道具,这些时下非主流人群最热爱的游戏,比以往的"再来一瓶"更有吸引力。90后群体更重视精神享受,既然这些人的精神享受大多来自于网络,那么商家就要根据自己商品的特点,巧妙利用网络商品,与时下流行网站开展联合营销,而联合促销在未来将成为征服新生代的利器。
  手机营销:手机已经成为90后获得信息的必需品了,所以手机就理应成为商家宣导品牌的主流媒体。目前,手机主流广告模式还是短信、彩铃,以及2009年方兴未艾的手机报纸。既然手机上网技术已如此完善,完全可以在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学习、网络聊天、网络下载方面做足文章。试想,既然手机已经成了90后的必需品,如果可以巧妙借助手机进行推广,也就让90后把广告播放器带在了身上。
  互动营销—献给极度想表现自己的90后
  不是好的产品就能征服90后,不是父母的想法就能左右90后,不是自吹自擂的品牌就能搞定90后。90后是独生子女的一代,90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90后心中的"好"与"不好"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对商品的感性认识要远远超过理性认识。认为好就"赞",认为孬就"喷",是90后感性思维的直接表现。要想获得90后的好感,不用让他们"感动",而要给他们"激动"。90后更注重消费时能够体验到"非常""与众不同"的感觉—让他们参与,让他们"爽",他们高兴就买单。简言之,就是"互动"。
  但是,具体到操作层面,又当如何"互动"方又营销呢?
  娱乐体验:在过去,舞台是明星的舞台,专栏是专家的专利。而今天,这些出身草根又身怀绝艺的孩子可以通过播客播放自己的电影,通过专栏书写自己的文字。同样,前些年的《超级女声》同样利用了这个原理—这些栏目与网络新工具都可以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一夜成名。试想,既然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可以一夜成名,那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是否可以借助这些平台一夜成名呢?
  心情体验:90后是感性的一代,也是"看心情"行事的一代。同样,今天的心情适合喝葡萄味道汽水,明天也许就是橘子味道。既然你心情多样,我就给你多种选择!打开可口可乐的官网,你就会发现这里纯粹是一个年轻人的社区。可口可乐的"创意永恒之塔"、美之源的"玩趣搭机拉大奖"、芬达的"芬达酷玩瓶"、雀巢冰爽茶的"冷言冷语"、雪碧的"雪碧HIGH一下",所有这些都能够让参与者在游戏与展示创意中感受各产品独有的品牌核心价值,让参与者的每种心情都获得一种不同的体验。
  功能体验:90后是声色一族,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综合感受,才能让他们感到新、奇、怪,才能让他们产生兴趣。拿冰纯嘉士伯来说,其官网就特别为"不准不开心"一族准备了丰富的手机铃声、手机墙纸、屏幕保护、手机版广告、电视广告、电脑墙纸、电脑屏保等声色大宴;而"测测你的开心指数"户外广告牌,更是将触觉体验植根于消费者心中。企业如果能够提供"五感俱全"的"感受",那么搞定90后将更具实效。
  旗帜营销—草根皇后、皇帝的领航效用
  90后虽然乖张,但始终脱离不了"万有营销定律"—旗帜作用。90后可能不听父母的话,但却可能会听"李宇春"的话,这就是最有趣的地方。最近,山城重庆不知不觉火了一对草根TWINS—呛口小辣椒。这对美女姐妹凭借独特的时尚视角,将各种时尚服装照网上曝光,随之而来的就是这类服装的热销甚至断货。别说有个性,90后就谁的话也不听。90后是网络信息一族,相比起传统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经验多来自网友的消费体验。在"同类",尤其草根领袖高度认可时,这群人会盲目跟风与追捧。
  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聘请呛口小辣椒做某服饰品牌的代言人,抑或呛口小辣椒本身就是由某服饰品牌助力的前台舞者,那么这对草根代言人是否能对商家的销售起到巨大的作用呢?当然,在明星代言日益技穷的今天,草根代言人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其一,亲和力强,草根明星来自生活,不会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也不会给人强烈的压迫感;
  其二,大明星往往代言几十个品牌,没有品牌专属性,不易记,而草根明星往往不会出现类似情况;
  其三,相比于大明星昂贵的代言费用,草根明星代言费用低,性价比却很高。
  我们可以更大胆地设想一下,商家是否可以自己打造属于自己的草根明星呢?我认为,在摸清自己商品的属性后,在有强势的策划团队的前提下,并在摸清90后到底在想什么的时候,商家完全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草根代言人。可惜的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商家似乎对草根明星还没有给予重视,这既是遗憾也是机遇,谁能巧妙利用"旗帜营销",谁能利用草根皇后(皇帝)的领航作用,谁就在争夺90后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思想要有憩息的空间

最近为了一件琐事衡量了好一阵,也跟叶海旋研究过一下。事情是这样的。整理自己的文章,细心地挑选性质类同而又比较可读的,分书结集出版。问题是一些结集太厚,有读者投诉说不好翻。每本减少文章篇数是个办法,但不少读者反对多减。字体改小了还是太厚。海旋和我于是想到,每篇文章之间好些时有一页空白,应否把这些白页取消呢?取消白页大约可减百分之十二的厚度,怎么办?考虑了良久,我们决定让白页保留。

读者明白我在说什么吗?一本文字横排的书,从右翻开,顺眼看是右望,文章于是应从单数页起笔。该文的最后一页可能是单数也可能是双数。如果一篇文章以单数页收笔,再起新篇又用单数页,那么文章之间的双数那页会是空白的。原则上我们可以取消那页,让跟着的新篇以双数页起笔,整本书的厚度就会减少。然而,可以独立的新篇如果从双数页起笔,翻开时读者要向左看,是回头看,不会像翻开时向右看那么自然。另一方面,我认为如果一篇文章以单数页收笔,翻下去的双数页是白页,可以让读者憩息一下,等一等,或停一阵,才向跟着的单数页新篇读下去。我曾经有些书是不留白页的,但今天搞的是比较认真,也比较隆重了。

写文章或读文章总要在这里那里停一下,虽然有小停与大停之分。一句之内,写手与读者要懂得怎样把这句读断。这是小停。用逗号是较大的小停,分号是再多停一点。一句的大停用句号,跟着是分段,分节,然后分章或分篇、分组、分书。如果没有这些或小或大的停顿安排,文章不易读,思想不流畅。

上文提到的白页,可留可不留,而容许这些白页存在,可以看为在分章或分篇之间加重了憩息的时刻。读者可能要不停地读下去,但留出空白是作者希望甚至强迫读者停一下。作出留白的决定,因为我的每篇文章往往是另一个题材,读者要停一下,然后从容地从书的右边顺眼再读。后者是说文字横排的书,直排的是反过来了。

这就带来本文要说的话题:思想也要这里那里停一下,要有憩息的空间。思想是脑子的运动。然而,这里有一个有理说不清的困难。以体育运动为例,如果我们问一个体育教练,或任何一个有小成的运动员,关于怎样训练,怎样休息、保养等事宜,他们会提供答案,而这些答案会是很一致的。但当我们转到脑子的思想运动那方面,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容易,而不同的专家提供的答案很不相同。

我是搞思想的,搞了半个世纪,但可不是怎样训练思想的专家。我只能凭自己的经验说说憩息脑子的功效。

首先要说的,是自己的儿子当年进入大学后,显得很紧张。我教他考试的前一晚不要读书这个法门。当然,如果一个考生毫无准备,试前那个晚上是要温习的了。但如果已经有强可应付的准备,考试的前一晚完全不温习可有奇效。这是当年我和几位成绩好的同学达到的共识。备试的工作做过了,试前不读,应考时会记得比较多,而思想的表达也比较灵活。可以这样看吧:读过的数据或内容,彷佛忘记了,坐下来面对试卷时,忘记了的会在脑子重现,而试前一晚不温习这记忆的重现会明显地上升。

当然,从学问进取的角度衡量,考试属小儿科,成绩好不好不重要。学问之道是先理解而后创作。二者皆不易,往往极难。决定的因素有好几方面,一篇文章是无从处理的。这里只谈让脑子憩息的重要性。单论憩息,我们要先管集中力够不够。思想缺乏集中力是不能搞学问的。一般而言,一个人的集中力愈强,脑子需要憩息的次数及时间愈多。

集中力是可以练回来的。我是个集中力很强的人,强得昔日的同事与今天的亲友投诉我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原则上,一个问题猛攻不下,是要立刻憩息脑子的。不容易,所以有时我狂写书法数十张宣纸,或造园林,或研究收藏,总之要找些足以令自己分心的玩意。这些「不务正业」的行为往往惹来非议,无聊之辈显然不明白集中思考是怎么样的一回事。

为了避免集中力练到招之使来但驱之不去的困境,中年时我采用多个题材然后转来转去的方法,一时想想这个,一时想想那个。六十之后,我转用频频憩息脑子的法门。这是说,考虑任何问题,每次感到有点沙石,不畅顺,我会搁置,过一两天再想收获的或然率会上升。人老了,当年驱之不去的集中力是比较容易处理的。

让脑子频频憩息的一个要点,是多在一个问题的四周徘徊,一时想想这方面,一时想想那方面,不到十拿九稳之境不会在一个答案上发挥。最明显的例子是两年多前我写好了初稿的《中国的经济制度》那篇长文。我是一九九七年发现了中国地区竞争的独特性,知道是难得一遇的重要题材。要是当时我急进,找到圆满答案的机会近于零。当时我在承包合约的演进想了一段日子,在合约结构取代产权这重要问题想了一段日子,层层地区结构想了一段日子,跟着是租与税之别,分帐的方程式,划一的分成率及马歇尔的脚注等,到最后我体会到私有产权与市场的运作,在不同合约结构的安排下可以有很大的差别。从一九九七到二○○七是十个年头,其中或长或短的憩息无数次。破案难度高,主要因为中国的经济制度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出现过。我差不多要到全部解通了才发现这个「秘密」。十年能解通算快,不频频用多而久的憩息可能永远解不通。

曾经解释过,为写该文的初稿我三个星期没有睡,足不出户,每天安排多次小憩息。跟着是高斯多次催促最后的大修,我老是等,等了九个月才动工。今天不少同学等待着我那三卷本的《经济解释》的大修。此「修」也,如果能在今年动工,是等了八年。香港的萧满章,上海的陈克艰,还有其他的,都准备协助,而八年间我自己当然是想一阵,憩息一阵,如临大敌也。

学问的追求无疑是苦事。脑子的运动非儿戏,受了伤称为精神病!金钱的回报不足道,但有满足感,久不久可以仰天大笑。学者之间有竞争,但不是所有学者。我是不参与思想竞争的。没有这种需要。有趣而又困难的题材那么多,取之无禁,想之不尽,是苏子说的清风明月,自己独享的天地是不难找到的。

集中力是怎样练来的

前文《思想要有憩息的空间》提到:集中力可以练回来。几位同学跟着求教怎样训练集中力。本来不打算回应,后来一位说他上课时魂游四海,老师说的听不入耳,成绩不好。我于是认为要说说怎样训练集中力。自己当年上课也是魂游四海,成绩也是差得离奇。

先给那位同学一点安慰吧。当年上课我魂游四海,可不是因为集中力不够,而是倒转过来:集中力太强!老师说的沉闷,或题材毫无新意,我的思想就集中于钓鱼、放风筝等玩意上,想着怎样改进这些玩意的技能。不能说我当年没有集中力,只是集中于学校之外的「学问」罢了。这种「集中」当然每试必败,被逐出校门罪有应得,对前途的发展可以很麻烦。但除了这些不幸,因为集中力强而魂游四海不一定是坏事。当年我在钓鱼、放风筝及不少其他孩子们的玩意上所向无敌,知道自己之能,到了近二十四岁把集中力转到学问那方面去,其效果与孩子时玩的差不多。

这就带来先要说的两件事。其一是如果你对某些事项没有兴趣,集中力是无从培养的。问题是有天赋可以误导。兴趣往往要认真地尝试一段时日才能肯定自己有没有。好比下象棋与打桥牌,我有点天赋,但没有兴趣。有点天赋但培养不起兴趣的事项,这里那里足以应酬一下就适可而止吧。

第二件事:除非生计上有所需要,自己知道没有天赋的不要强求。当年在乒乓球与桌球这两项玩意上,我很快就知道自己的天赋不足。天赋不足不难知道。条件是要客观地衡量自己。一九五二年我教阿团打乒乓球,教了两天我知道他的天赋比我高出太多。三年后我对阿团说他是世界冠军的材料。

学问是另一回事——完全是另一回事。也有两点。其一是学问千变万化,不同的各方面数之不尽,同学要尝试,不可能找不到自己有兴趣的。其二是要在学问上作出贡献,甚至作出重要的贡献,超凡的天赋是不需要的。以经济学为例,如果搞纯理论,天赋不足或不自量力地搞,以悲剧收场是惯例。然而,在学问上搞理论不是那么重要。另一方面,有实用性的理论不多,学之不难。一代大师如高斯,经济理论他知得少,只是对成本概念的掌握到家。高斯的主要本钱是集中力强,可以持久地在一个话题上拼搏。集中力与拼搏之能也算是天赋吧,虽然不是举世哗然的森穆逊那一种。高斯的持久集中与拼搏之能让他碰中大奖:调查音波频率他碰中了高斯定律!我认为一百年后的经济思想史,高斯的名字会盖过森穆逊。不断地尝试是一脚踏中的玄机,但要有持久的集中力,也要知道踏中的是否重要。后者是品味的取舍,是另一种天赋。没有兴趣不宜搞学问,品味尘下也不宜。

缺乏兴趣是无从培养集中力的。同学们求学的兴趣不足,尝试不够是一个原因。更关键的原因是老师学问不足,或教得沉闷。在中、小学,老师的选择不多,学子要不是听天由命,就要靠自己选择有趣的读物,或多交有启发性的朋友。进了大学,选择老师的弹性加宽了。在大学选老师,不要选讲得好听的。要选有学问深度的老师。当然,有深度而又讲得好是两全其美,很有点苛求。我当年只管学问有深度的老师。

当年在大学,走遍校园查询教授高士,同学之间的传言通常可靠。当然要找有头有脑的同学才问意见。千万不要管哪位教授打分是宽还是紧。入课室要早到,选坐前排,听课时要跟着教授的思路,要跟得很紧。如果因为要抄笔记而略为跟不上,不抄为妙。当年我不作笔记,只是带着一些纸张,胡乱地写些什么,好叫教授以为我记下他说的。其实我集中于听他说,集中于跟他想,抄笔记会扰乱这集中力。紧跟教授的思路是上课时训练集中力的重要法门。曾经提及,我重复又重复地旁听艾智仁的课,过了两年他说一句我往往猜中他下一句会说什么。不作笔记,集中地听,课后集中地想,想不通的找他集中地问。如此这般地练了三年,你道我学的是些什么?是需求定律。离开大学后我不断地把这定律应用到真实世界的现象去,六十五岁才动笔写《科学说需求》。

没有兴趣不能集中,脑子疲倦也不宜。记着,思想是脑子的运动,而疲倦是不宜思想的。集中不要勉强。漫无目的,近于什么也不想的那种魂游,对集中可有大助。让脑子憩息对思想重要,对集中也重要。

这就带来自己的经验之谈。顶级的集中力不可以招之使来,而是要等impulse的出现,即是要等有点激情的欲望,有点难以自制地要去想。这种「激情」不可以招之使来,但如果思想的憩息处理得好,不愁不会出现。习惯了,不招之也会来。更奇怪的是,好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半睡半醒中我会无端端地想到答案。可能因为集中地想而不达之后,脑子可没有忘记,在梦中给我提供答案。这是思想集中带来的意外收获。

同学们要考一下自己的集中力吗?晚上坐在书桌前读书温习,把手表放在书桌上。如果你能练到过了三十分钟才知道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有小成。动不动过了两个小时才知道,你的集中力没有问题。

一九六六年,我写好了《佃农理论》的第一长章,打字近四十页。老师艾智仁在该文稿写下评语,密密麻麻,没有放过一句。回家晚饭后我坐在书桌前细读艾师的评语,逐点消化,细想每点怎样处理,达到自己满意之境时,发觉十七个小时过去了。这是我不知时间过去的集中最长的一次。那时三十岁,体力胜于今天。今天是疲倦终止我的集中力,最长约三个小时。跟大自然斗法是斗不过的。

不知道时间过去是衡量集中力最可靠的准则吧。

不重选时重选价 ——孔鹏 但斌

在和投资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看好的企业,你们是否不论市场高低都会买入?""在选择好企业之后,如果再选择市场低迷时买入,岂不是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在我们看来,这些投资者在某种程度上混淆了"选时"与"选价"的概念。价值投资者从不重视市场的短期趋势,但也绝不忽视企业的交易价格,因为市场短期波动是无法预测的,而交易价格关系到投资的安全边际。

"选时"难以成功

自古以来,人类就充满了对预测未来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投资领域里,人人都希望自己能预知市场短期走势,"低点买进,高点卖出",赚取最大的收益。那么,短期趋势真的能被预测吗?"选时"是可行的操作策略吗?

以国内某大型基金公司旗舰基金的申购赎回情况为例,在
2007年7月5日至2007年10月16日这个当年最明显的波段中,2007年7月5日,市场处于阶段性低点,当日该基金的申购笔数为566笔;2007年10月16日,市场处于阶段性高点,当日该基金的赎回笔数为1540笔。那么,能够同时做到"低点买入、高点卖出"的又有多少笔呢?统计显示,在7月5日申购该基金并于10月16日赎回的总笔数,仅为2笔!可见"选时"是如此之难。

上述统计并非特例。另一大型基金公司公布的数据表明,在2005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这个当年最为明显的波段中,真正能够做到1012点相对低点前后三天申购,在1220点相对高点前后三天赎回的客户只有2个,占全部客户的比例为0.002%!也就是说,5万个人中只有1个人做到了"低点买进,高点卖出",而且这两个人很可能也只是偶然而不是"有意识地"做到了。"选时"成功实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虽然坊间总有一些"料事如神"、"几年几百倍"的故事流传,但从未有人持续依靠把握市场短期波动盈利。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策略官、《对冲基金风云录》一书的作者巴顿·比格斯曾提到一位华尔街传奇人物文斯,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担任当时最大的对冲基金的首席交易员,很多投资界巨擘至今都经常向他讨教,"因为他总能预见出一些超乎情理的未来趋势和别人意想不到的金融和社会事件",包括在2005年以前就准确地预见到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爆裂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不过,巴顿·比格斯也指出,在文斯过去预测的9次大熊市中,实际发生的只有3次。

沃伦·巴菲特今年已经80岁了,做了一辈子投资,他根本不相信任何人能够预测股市。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能预测市场走势的人"。在1988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他明确表示:"对于未来一年后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我们不做任何预测。我们过去不会预测,现在不会预测,未来也不会预测……我对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一无所长,我对未来六个月、未来一年或未来两年内的股票市场的走势一无所知。"

"选价"任重道远

理性的投资者不会忽视对交易价格的考量。正如格雷厄姆在《聪明投资者》中所说,把谨慎投资的归纳浓缩成一个词就是"安全边际",也就是买入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如果交易价格是依据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量测算,那么投资行为将受到有力的支撑,有利于坚定投资信念,应对市场的短期波动。

理论上,寻找安全边际的工作需要对企业价值给出"精确"的数值,从而在企业价值低估时买进,高估时卖出。问题是,"定量"往往是以大量的"定性"假设作为基础的。企业是"活"的东西,时刻处在人和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要想精确地计算出其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价值是非常困难的。巴菲特在2002年伯克希尔的年报里说:"我和我公司的CEO查理,不仅不知道我们企业明年赚多少钱,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公司下一个季度赚多少钱。我们对那些能准确预测自己企业赚多少钱的CEO保持怀疑,如果他们经常能达到他们预测的利润目标,我们就要保持高度警惕,并开始减持他们公司的股票。"

常识告诉我们,投资的基准和确定的过去无关,只和不确定的未来相关。投资的不确定性是商业活动固有的本色,建立在大量信息收集和严密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分析和判断,无论如何严谨依然是预测而非事实,这可能也是"投资某种意义上是艺术"的根源所在。因此,探寻企业价值更多地需要从动态的角度判断企业运用有形和无形资产创造未来现金流的能力。也只有通过持续的跟踪,并从更长远的角度探索企业的价值,与时俱进地动态评估安全边际,经营卓越的企业才可能被长期持有而不会被轻易抛售。

比尔·米勒致吉姆·克莱梅的一封信

吉姆:
  我经营的莱格·梅森增值信托基金可能是引发你探讨增值/成长问题的罪魁祸首,原因是我们公司被《投资者商业日报》列入增值指数栏中,并持有戴尔和美国在线的大量股票(我们并未持有朗讯和微软的股票)。
  当然,当1996年我们以4美元的价位买入戴尔并以6美元以上的价位卖出,且资本回报率达到4
0%的时候,没有人会认为我们是异端邪说者。当我们在1996年后半年以每股15美元价位买入美国在线的时候,许多人都认为我们是傻瓜。他们认为美国在线由于因特网和微软的出现,或由于经营不善即将垮台。(注意,由于后来的配股,调整后的价格比尔的购入价要低得多,戴尔仅为每股2美元,美国在线仅为每股7.5美元。)问题仍然是如何估算他们的价值?估算的方法不外乎是在深层次内看他们的价格与收益比以及价格与账面值比。
  解决问题的部分答案还在于总体投资战略。许多基金管理者每年将他们的资本构成来个百分之百的大转换,疯狂地追寻那些有利可图的股票。相比之下,我们接近冰期的11%的周转率是异乎寻常的。找出好的企业,低价吃进,大量持股,长期拥有,这在过去曾是一个理智的投资战略。
  在投机市场上,长期持股是极为罕见的,但这正是我们所做的。我们不会因股票上涨或时间的流逝而轻易抛掉好企业的股票。我们没有理由这样做。
  一个更好的答案在于,价格和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相互独立的变量。正如巴菲特所指出的那样,在增值与成长之间没有理论上的差异;任何投资的增值都是企业未来现金的流通量折成现值的结果。
  增值和成长并不能在结合点上完全被切割开,这两个术语主要是被投资咨询家用来划分资金管理者并告知其客户的。它们代表股票的特点但不代表企业的特点。正如查理·芒格所说的,将二者区分开纯属"无稽之谈"。
  自从1982年以来,市场对资金管理者的淘汰率高达91%。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高效的数字,因为现在计算机已不再是稀罕的资源,数据库亦随处可得,基于财务的股票要素分析(价格与收益比,价格与账面值比,价格与现金流量比等等)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查验,但他们并不能导致辉煌的业绩。     
 
  各种对股票要素组合的分析表面看起来掌握了必胜的秘诀,但都会很快消失殆尽。超常表现的秘绝不存在于任何算法之中。
  任何超常发挥的投资组合,在某段时间内能成功是因为具有价格错位的保险性。市场对这个未来数的估计是错的。我们通过比较市场对此公司的估值以及我们自己对公司的估值,用多种要素组合的方法来找出价格错位。
  我们首先进行财务方面内容的计算,然后转向私人市场价格分析,还要进行全部购入杠杆分析以寻求收盘额,当然还要进行现金流通折现模式的计算。
  股价的评估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过程。当我们首次对美国在线进行估值时,它的交易值在15美元上下,我们认为它值30美元左右。现在我们估算它的股值在110美元到175美元之间,这种估算是基于保守的现金流量折现基础之上的。如果我们关于长期经济模式的说法是正确的,数字可能会更高。
  当我们购买通用汽车或大通(Chase)股时——古老、易懂的绩优股,亦或当我们购买长期的低价股票反斗星(Toys
"R"Us)和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股时,没有人对我们的做法提出异议,因为我们是在他们大规模亏损的期间购买的。问题出在当我们购买戴尔和美国在线时,他们开始反对我们。
  他们反对我们最厉害的地方是我们没有像其他增值商人那样在戴尔股票涨到8美元时,将他们抛出。从历史上讲,计算机股的交易收益徘徊在6美元到12美元之间,所以当戴尔股的收益超过1
2美元时它就不再是一个增值股了。
  看到人们如此头脑简单,只会运用财务方法计算,然后将结果进行线性换算,并基于此进行决策,我们感到有些幸灾乐祸。它比实际估算企业值应进行的工作要简单的多,同时也能使我们为客户进行更彻底的分析,取得更精确的结果。
  我们拥有通用汽车和美国在线的股票,原因是相同的:市场对价位的估计是错误的。两家公司都在以低于其潜在内在价值的价位进行交易。
  致以良好的祝愿
比尔·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