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中国银行业麦田最后的守望者

作者: 德邦证券徐明强
  银行历来被认为是最有实力、最稳定的企业,只有这样,你才敢把毕生积蓄放入其中而又能够安稳入梦。可是,近来的一连串事件让大家有些摸不着头脑。昔日世界最大银行花旗集团50美元的股价为什么能够被次贷一拳打至1美元?股神巴菲特的重仓股富国银行为何大跌2/3至10年前的价位?汇丰控股,这只被港人称作人人持股压箱底的"5号仔",从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只用了4个月股价就第一次被腰斩;而从2009年1月至2009年3月,股价更是只用了2个月就第二次被腰斩,3月9日更是一日暴跌24%!其速度之快、跌幅之巨可谓触目惊心。风暴之下,中国的银行业能否泰然面对?还有几只靴子没掉下来?大跌之后,银行股现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面对银行这一难懂的巨人,这笔账该如何计算清楚呢?

  当杠杠效应遭遇厚尾特性
  套用"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这一比喻,银行可称为"悬于杠杆上的企业"。这一形象肯定与老百姓印象中的百年老店、稳如泰山大相径庭。这一比喻绝非耸人听闻,这里要简要分析一下银行的盈利模式。
  银行作为融通资金的中介媒体,具有典型的薄利多销性质。即便是在中国这样利差较大的国家,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也仅1%左右。要想实现可观收益、给予股东期望的回报,途径有两条,一是提高银行经营杠杆比率,1%被放大十倍就是颇具诱惑力的10%;二是大力发展不占用资金、周转率高的中间业务等项目。提高杠杆比率,无疑会放大银行经营风险,因此采取这一途径必须十分小心谨慎。而发展中间业务着实是项辛苦活,需绞尽脑汁搞出金融创新发掘需求,没有放贷坐等收息那么舒坦。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已在试图摆脱依赖放大杠杆赚取利差的粗暴途径,计划凭借精细化的中间业务发展来稳定银行的业务收入来源。无奈,9・11后格林斯潘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传统业务油水收缩得过猛。为快速弥补这一损失,银行选择了挑战:将资金高息贷给低信用级别的人以扩大利差,放大杠杆并证券化信贷以提高资金周转速度。银行所作所为是在铤而走险,但其实这条钢丝绳银行已走了许多年了。
  之所以敢于长期从事高风险行业,并非都是艺高人胆大,银行这个杂技演员身后是有根保险绳的。这根保险绳就是统计学上称的概率分布,对于银行来说,就是短时间大量坏账出现的概率。银行认为,能从钢丝绳上摔下来且保险绳也同时断掉的可能性非常小,便敢于在钢丝上施展各种高难动作。但银行低估了某些潜在风险的可能性。试想,如果钢丝绳和保险绳是同一家公司生产,那么,在钢丝绳因质量伪劣磨损打滑断裂的同时,保险绳被拉断的可能性也就大增了。银行遇到的这两种劣质产品,便是带杠杆的房地产和低信用级别的客户。这种被低估的小概率事件在许多情况下都存在,被称为厚尾特性。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讲,二战后世界基本上处于平稳上升轨道,使得人们通常倾向于过分乐观地看待事物,那么,危机这条尾巴就会比人们想象的要厚得多。
  杠杆对杠杆的博弈。来看看美国新经济,自从美国的三大支柱―――信息技术、医药、金融,取代了旧三大支柱―――钢铁、汽车、房地产后,其为美国经济带来了新一轮快速上涨,但最近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实际上,互联网泡沫后,美国的信息技术就由突破式发展转为小步慢跑,医药行业的研发速度也遭遇到瓶颈,多年没有重大医药研发突破、很多专利面临过期被仿制药顶替的危险。三大支柱中的金融行业,则将自己和房地产行业捆绑在一起。不幸的是,金融和房地产都是高杠杆行业,当杠杆激烈碰撞杠杆,注定有大戏上演。金融和房地产真是一对冤家,两者间的关系就像氢弹和核弹,能够有实力引爆氢弹的只有核弹。常态下银行业构筑在严密监管、审慎经营基础上的高大身躯,确实很难被撼动,不借助杠杆力量无法产生大波动。房地产作为普通老百姓财富的最大组成部分,实际上放大了家庭的财务杠杆,给家庭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银行将大量赌注压在房地产上,实在过于激进。

  汇控的眼泪
  失败的婚姻。汇丰控股2003年收购了美国次贷发放机构Household,赶了个时髦的尾巴。还没来得及和漂亮新媳妇磨合适应完毕,美国房价就于2006年开始掉头向下,而这一扭头,转眼间就到了危机继续恶化的2009年。前途依旧迷茫,2010年能否止跌谁也说不好。
  仔细端详这位旧宠,汇控不禁愕然:其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间存在高达343亿美元的巨大差异,而可出售债券的浮亏亦达214亿美元,这些潜在的未来公允价值减记约总计560亿美元,远超汇丰拟向现有股东募集的177亿美元新增股本。此刻汇控想必是肠子都悔青了,其曾在2008年年报中检讨:"但愿不曾进行过这项收购。"后悔归后悔,昂贵的分手费用免不了。汇控2008年除税前利润(不包括商誉减损)为199亿美元,下跌18%。而商誉减值高达106亿美元,造成税前收益大跌62%,仅有93亿美元。如果不包括汇丰因债务公平价值变动而产生的66亿美元所得(此项将在以后拨回),则2008年其税后利润趋近于0。汇丰断然割臂,宣称不再以HFC及Beneficial品牌在美国承办消费融资业务,并关闭大部分经营网络。惊魂未定,汇丰在发布年报时重申,它打算对Household的债券持有人负起责任,虽然这些债务对汇丰集团没有追索权。这种藕断丝连的暧昧态度,让等待靴子落地的楼下住客根本无法安然入睡,这简直是一种折磨。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汇丰控股股价雪崩,仅6个月便跌去3/4至最低33港币。昔日恒指的定海神针已面目全非。
  细看汇丰的财务报表,确与内陆银行有较大区别。单看资产负债表资产端的项目,按金额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客户贷款、衍生工具、交易用途资产,金额为9329亿美元、4949亿美元和4273亿美元。衍生工具占2.5万亿美元总资产的比例竟达到近1/5,交易用途资产这种公允价值波动率较高的金融工具也达到1/6;相比之下,不足1000亿美元,占总资产1/25的股东权益总额显得如此渺小。衍生工具的不透明性,在于很难合理确定其公允价值,而看不清的东西就容易让人产生恐惧心理。对于各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银行通常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且看汇丰在其年报中对于可供出售证券的处理描述:"2008年,虽然所持的可供出售证券价值下跌约165亿美元,但集团只就该等证券组合确认2.79亿美元的减值亏损。上述两个数值出现重大差异,反映所有资产抵押证券均缺乏流通性,而减值亏损处于低水平,则反映汇丰所持不同类别证券的偿债优先次序。"通俗说就是,汇丰乐观认为现在这些持有的证券虽然没人买、不值钱,但我一直捂着还是有望回本的。可是未来的事谁能说清?这样的会计处理自然让人生忧。
  风险与机遇。汇丰的确做了错事。但谁能无过?股价被砸成这样已是严重的惩罚,但浪子回头后是否能重新做个更强大的好人呢?汇丰报表还是反映了很多可圈可点的增长点。相比北美市场,汇丰在新兴市场的状况截然相反。年报显示,2008年汇丰除北美洲外,各地区的多元化业务模式均产生利润,尤其在新兴市场的业务持续增长。其中,印度税前利润6.66亿美元,上升26%;中东税前利润17亿美元,上升34%;中国内地税前利润16亿美元,上升25%,而如果比较基准不计入联营公司的收益,则内地利润劲升64%。而私人银行业务则有点受益于危机的味道,在世界诸多大银行境遇远比汇丰惨得多的时候,许多人选择了将资产转移至汇丰来管理。汇丰2008年吸纳了300亿美元的资金净额流入。总结下来就是:从业务划分来看,除个人理财业务,其他业务2008年都盈利;从地区划分看,除北美洲其他地区都盈利。如果汇丰能狠下心来与旧爱Household彻底决裂,则Household破产并不会将过多损失传导至汇丰总部,但将会影响到汇丰的全球声誉,那将是生存与声誉的权衡。
  美国信贷市场目前虽非常糟糕,但奥巴马总统的劫富济贫计划,确会将许多利益转移至被放贷折磨的美国房奴,进而缓解银行坏账压力。美国人民勒紧裤带、储蓄率上升,也在为还贷提供了一些乐观前景。汇丰对于新兴市场的侧重和分散化业务让其躲过致命一击,而此次汇丰的供股计划一旦成功,挺过这一关,汇丰的前景将会从欧美其他同行中胜出,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谁是凤凰
  中国本土银行,曾在建立现代银行体系的改革初期做过乖学生。2005年,建设银行以1.15倍PB的价格邀请美洲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来传授经验。短短3年后,这位老师在自家火烧屁股,股价跌至仅剩高点的1/10,于是变卖股份仓惶逃走。不知这位学生此时感受如何,有一点是确定的,当前环境很恶劣,必须巡视四周、认清威胁,采取措施保全自己。
  次级债券与拨备率。金融危机肆虐,国内诸银行选择了主席曾经指示的"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的战术。为补充资本金提高抗风险能力,银行在2008、09年掀起了发行次级债券浪潮。公告显示,民生银行发行不超过50亿人民币混合资本债券;浦发银行发行100亿元混合资本债券及100亿元次级债;深圳发展银行发行100亿次级债、100亿金融债及80亿混合资本债;兴业银行将发行180亿元次级债;招商银行发行300亿次级债;工商银行有发行1000亿次级债计划;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都将发行1200亿次级债券。按照银监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路线图,2008年底前全部达到8%的最低监管要求;2009年提升至10%;2010年达到12%。对于这样的监管要求,多数银行并没有补充资本金的迫切需要。截至2008年9月末,工、中、建、交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均超过12%。应该说,相比西方同行仓促狼狈寻求政府资金注入的窘状,中国的银行显得悠然许多。中国政府对于银行业的监管是很谨慎的,而银行业自身在经营过程中也表现得小心翼翼,这为国内银行应对此次危机提供了较有利条件。央行连续大幅降息下,发行次级债券是充分把握这次机遇,降低融资成本,并为息差收窄下通过扩大贷款资产规模维持收益打下基础。
  为使银行报表更加透明化,不给投资者带来过多震惊,根据审慎监管原则,中国银监会对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12月份,在央行公开宣布放松信贷规模控制不到一个月,银监会就传达了提高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要求,将五大国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由原来的100%提高到130%,而股份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由原来的100%提高到150%;然而今年银监会拟再次上调拨备覆盖率,这次上调的主角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按照新标准,五大国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要从130%提高到150%,两次调整累计增长50个百分点。为了达到银监会提高拨备的要求,不少银行开始在去年底加大拨备覆盖水平。深发展为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拨备约人民币56亿元,为2008年第四季度核销呆账本金及垫付诉讼费折人民币约94亿元。大量增加拨备,无疑会对银行的短期利润造成负面影响,但此时的拨备增加还不至于造成人们的心理恐慌。谨慎拨备挤出了资产质量的水分,增加了透明度,反而消除了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比如花旗的股价跌至1美元,更多也是出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如果说花旗确定有一笔比现在更糟糕的亏损,但未来继续亏损的程度和时限可知,昔日的银行霸主在政府明确撑腰下未必会落此境遇。问题早解决比一直拖着要强许多,最起码不会成为头顶的靴子不断折磨人。金融危机中不透明的财务报表披露和某些银行家今日信誓旦旦,明日就宣布破产的雷人行为导致了信心的缺失,信心的危机是更为严重的危机。

  巨人背后的巨人
  为应对当前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且先不说这4万亿的用途,资金的来源问题已引发众多猜测,虽有些微差别,但总的共识是银行将会承担4万亿中的大部分资金。
  在经历了几年前成本高昂的注资和重组,以及最近的存贷比下降后,中国的银行正好处于有利的位置来配合政府,通过适当增加杠杆比率以维持内需增长。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贷存比的比例不得超过75%。据各行三季报披露,截至去年9月底,工行贷存比为56%。工行是四大行中贷存比最低的,要达到75%贷存比上限,可新增投放贷款15040亿元。建行贷存比为57%,尚可投放贷款10500亿元。中行贷存比是四大行中最高的,达到65%,可净投放4655亿元。虽然近期央行去年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存款准备金率仍高达15%,尚有下调空间。中国银行业总体处于较健康状态,大量为实体经济增加贷款会产生更多正面效应。
  4万亿配套贷款大部分用于基建项目贷款,风险相对较小。虽然利差可能继续趋于微薄,但2009年银行的整体思路显然已定位于以量补价,以规模增效益。因此,即便4万亿将会推高国内银行的杠杆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风险,但在全球货币政策奔向零利率的定量宽松范畴时,此举应是利大于弊。如果巨人站不稳,身后还有一位更加强壮的巨人相扶,这一角色由中投旗下的汇金公司来扮演。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在参加两会时,再次重申了汇金的维稳作用,当市场出现非理性波动时,汇金公司将增持三大行。既然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政策工具,为经济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巨人背后真正的超级巨人,便是拥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已经强大起来的中国。因此,相比于风雨飘摇的海外银行业,中国的银行投资价值较为明显。
  中国政府对银行业监管很谨慎,而银行业自身也在小心翼翼地经营。所幸的是,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让中国银行业处于有利位置配合政府。
  巨人背后真正的超级巨人,是拥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已经强大起来的中国。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