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日星期二

开封,一段难以开封的历史

很小的时候,农村残破的墙壁上四处可见的"打到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打到王光美"一类的大幅标语就是我们生动的识字教材。可惜的是,懵懂的我也就只认得"叛徒、内奸、工贼"这六个孤单的汉字,并不晓得潜藏在它们背后波谲云诡的故事。

1982年5月的一天,就在我中考前夕,国家为刘少奇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听着邓小平那低沉的悼词,我也热泪盈眶。那个曾经的"叛徒、内奸、工贼"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英雄。陡然间,一切都又神奇地颠倒了过来!

后来我到南方读书,定居,在故乡和他乡的奔波间,开封是必经的驿站。倏忽二十多年过去了,掐指算来,路过开封已不下百次了。几乎每次经过这座城市,都有想下车看一看的冲动,可每每又欲行却止。当呼啸的列车载着我的沉思西去东往的时候,总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渴望在脑海里盘桓。这个城市之所以吸引我,不是因为铁塔的雄伟,龙亭的威严,更不是因为清明上河园人造的繁华。我关注这座城市,是和一段惊心动魄的日子,和刘少奇这个沉甸甸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寒冷的冬日,趁着出差在外的闲暇,我下定决心,驱车三百余公里,直奔开封,瞻仰刘少奇的遗迹,以了却心头这挥之不去的牵挂。除了车行途中沿街走马观花的流览之外,北土街10号刘少奇在开封纪念馆是我此次开封之行的唯一驻足之处。

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原是银行家王曼卿1928年建造的同合裕银号。1933年银号倒闭后,改为河南省银行,后又改为河南农工银行。解放后成为开封市人大的办公楼。八十年过去了,在并不繁华的开封,这座灰色的天井院式三层楼群依然显得卓尔不凡。

1969年10月17日,病入膏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被从北京秘密关押于此。高墙和电网把他与外面的世界隔绝。27天后,也就是11月12日,他戴着"叛徒、内奸、工贼"的帽子,含恨离开了人世。

清冷的纪念馆里,除了我和一个同伴外,并无其他游人,两个年轻的女性工作人员正在有一搭没一搭地扯着花边和八卦,看着她们眉飞色舞的表情,我五味杂陈。为什么对逝者的尊重一定只在隆重的仪式上才能表达?难道平素里我们举手投足间的缅怀就不是圣洁的怀念?

北楼一层原为银号的金库,刘少奇逝世后,他的遗体就停放在金库通往地下室的通道间,等待装运火化。冰冷的地面,早已不见当年的任何痕迹。可我知道,吉普车从这里载走的,不仅仅是一个枯萎的生命,而是一颗蒙冤的灵魂,是真理的耻辱正义的灾难!

西楼北端原是监护刘少奇的人员住处,如今成了陈列室,六个展柜内分别陈列着刘少奇逝世前的病历、鼻饲管、逝世时的遗体火化介绍信、火化登记卡、骨灰盒、骨灰寄存证、生前穿过的衣服、戴过的帽子、用过的皮箱等等。

刘少奇的火化登记卡上,姓名一栏填写着是:刘卫黄。刘卫黄是他曾经用过的笔名,这位年轻时代就立下"保卫炎黄子孙"鸿鹄之志的潇湘子弟,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为革命奔波一生,耄耋之年竟被澎湃的革命洪流所吞噬。革命啊,革命,有多少罪恶假汝以行!在职业一栏,居然令人匪夷所思地填写着:无业
。大家知道,直到去世,刘少奇依然是这个国家的主席。虽然他曾经遭受过惨无人道的肉体暴力和精神折磨,但在法律意义上,他仍然是这个国家的主席,这是谁都无法篡改的历史事实,最不济也算个国家工作人员吧,往大里讲写成"人民公仆"也成。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会的悼词中也是这样说的"一九五九年四月,刘少奇同志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担任这个职务直到逝世为止。"
;在死因一栏里,竟然挖空心思地写着"烈性传染病"。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罹患烈性病,是被迫害和打击的政治烈性病!

一张发黄的火化登记卡,把决策层周详的预谋,看护人员的良苦用心展露无遗。这那里是看护,分明是赤裸裸的杀戮!

西楼南端是刘少奇的房间,这里按原样摆放着病床、被褥、枕头、氧气瓶、吸痰器、输液管架、药橱药品、大小便器等。这时候,躺在病床上的这个"最阴险、最凶恶、最狡猾、最歹毒的阶级敌人"只剩下七颗牙齿,只能靠鼻饲维持生命,全身上下一条好血管都没有,虚弱的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临终之前,没有一个亲人陪伴在他的身边,只有恐怖的专政气息笼罩在他的周围。一个为了信仰而赴汤蹈火的志士,一个为了百姓而呕心沥血的领袖就蜷缩在这样一张冰冷的铁床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让人不免多了几份喟叹。慨人生之多舛,叹世事之无常!

1958年,刘少奇曾莅临开封视察。想必弥留之际,那万人空巷的壮观场面还不时时浮现在眼前。岁月恍惚,时过境迁,仅仅十一年间,他却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来诀别深深拥戴着他的黎民百姓。

大街上北风萧瑟,房间里阴森凝重,看着眼前的一切,思索着当年这个房间里可能生的往事,一阵阵悲凉涌上心头。天理安存,道义何在?

1954年,刘少奇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然而至高无上的宪法,居然无法保障一个国家元首最基本的人格尊严。1967年8月5日,天安门广场召开了百万人批判刘(少奇)、邓(小平)、陶(铸)大会。批斗会结束后,刘少奇被押回办公室,他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在意气风发的革命小将面前,他的抗议是苍白的;在强权高于一切的年代,法律只是任人蹂躏的奴婢和役使的工具。任用尽浑身解数,堂诘珂德的钝矛终于抵挡不住飞舞的风车。当唯一赖以依凭的护身符《宪法》轰然倒塌之后,他已经料到自己的结局了!

其它房间照例陈列着介绍刘少奇事迹的图片和政界要人的题词,院子里也有不少歌功颂德的碑刻,但曾经的辉煌和身后的隆盛又怎能涂抹掉他悲惨的境遇,平复他亲人们无尽的创伤呢?在这中间,启功题写的"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特别引人注目,在困顿中,刘少奇经常用它来勉励自己。不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刘少奇以此自慰似乎可以理解。但放眼四海,纵览古今,煌煌史册,哪里觅得寻常百姓得半点踪影。江山代谢,朝代更迭,只有遍野的白骨在无言地诉说着万千生灵无奈的命运!

苦难不能忘记,教训更需记取,但镜鉴历史是为了蓄积前行的动力!时光荏苒,江河浩荡,开封市北土街10号已经演绎成为一个醒目的坐标。它不仅见证了一个生命的消逝,更承载了我们民族的辛酸;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对专制的仇恨,更唤起了我们对法治理念的追求!

悲天悯人是人的本性,同情弱者是道义的底色。可当太多的是非恩怨的纠结在一起的时候,讳莫如深的现代历史更扑朔迷离。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
究竟是谁,是什么,把刘少奇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或许,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但如果不彻底破解造成刘少奇悲惨命运的制度性根源,惨绝人寰的悲剧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

没有评论: